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一般是没有时间概念。他们计算时间不可能以小时来计算,大致只有日出,正午,傍晚,夜晚的说法。也就是像现在我们把一年分成4季来大致把一天分4个阶段。
如果要考证当时政府城市等部门计算时间的,有沙漏,水漏等,但请注意,这个是计算某一段时间的,不是拿来衡量每天时间日积月累使用的。一般在都城等大一点的城市,在广场,刑场,(即我们经常听到辕门斩首的辕门等地方)集市会有一根高大的柱子,以其在阳光下影子来判断时间。
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半夜敲“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是以一炷香或一根蜡烛烧完的时间来定。
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比如: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代“立表下漏”测时的记载。用杆影测时法测定中午的时刻精度很高,是中国古代用来校正漏壶计时的主要方法之一。
日晷,看太阳月亮的影子在什么方位,是十二时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