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与信息产业相类似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斯顿大学弗里兹•马克卢普(F. Machlup)教授。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和分配》一书,首次提出了完整的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及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尽管马克卢普没有明确使用信息产业一词,并且在所界定的范围上与现行的信息产业有所出入,但不可否认它基本上反映了信息产业的主要特征。
随后,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马克•波拉特(M. U. Porat),在马克卢普对信息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题为《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The Information Economy)的9卷本内部报告,把知识产业引申为信息产业,并首创了四分法,为信息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他把社会经济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四大类,并将信息产业划分为所谓的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他们于1997年联合制定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简称NAICS)中,首次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规定下来。该体系规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部门应该包括以下单位:生产与发布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单位;提供方法和手段,传输与发布这些产品的单位;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的单位。具体包括出版业、电影和音像业、广播电视和电讯业、信息和数据处理服务业等四种行业。
信息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起才开始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那么
,信息产业怎么就算形成了呢?信息产业的形成有什么标志?我国现在已有不少学者著书说
我们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那么,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支柱的信息产业在我国又处于一
个什么样的阶段?是否真正形成了呢?
一、信息产业形成的四个标志
作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萌芽状态的产业,我们认为信息产业的形成至少有如下四个标
志。
1. 部门独立化
2. 部门门类比较齐全
3. 劳动具有职业性、有偿性
4. 核心技术基本产业化、自主化
二、我国信息产业是否形成?
如上所述,信息产业形成的标志有四个,反观我国信息产业的演进,前三个标志我国信
息产业都已具备;对于第四个标志的前者即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我们通过引进国外的生产
线或零部件生产,已基本形成相应的产业,然而对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则显得非常弱。比
如计算机技术中的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中的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中的高速传输与
交换技术等我们还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化。所谓真正的自主化,是指推出新技术的节奏与
发达国家差不多或基本同步。现在我们手上有的核心技术,要么比发达国家落后一至两代
,要么是还没消化的引进技术。
所以,对于中国的信息产业是否形成,我们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信息产业表面上已
经基本形成,但是实质上很脆弱、很危险。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快速使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技术自主化,并在技术自主化的基础上快速产业化。
说中国的信息产业很脆弱的原因是因为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没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只能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当基于新一代技术的产品出来以后,若我们既没有自主化
,又没有与新技术的拥有者合作好(有时新技术的开发者为了垄断,拒绝合作),那么,我们
基于旧技术的产品在市场上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以说我国的信息产业很脆弱。说
中国的信息产业很危险的原因是由于新一代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化,这样联在网上的国家机
密比如政治机密、军事机密或重大经济情报就能被新技术的拥有者从最底层(代码层)窃
取或篡改,也就是说用别人的"密码本"传输国家机密,这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讲是很危险
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可能因被对手篡改信息导致发出的导弹在自己的土地上爆炸。
所以说我国的信息产业是很危险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大力使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自主化,并将其作为我国发展信息
产业的一个战略问题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