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绘画理论

2024-11-25 20:32: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优秀的美术课,除了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外,我觉得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

  一、关于“虎头”

  很多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太注重课堂的导入部分,有时是一句话一笔代过,甚至直接在黑板上直接板书写出课题。虽然中间授课内容完成的很成功,但是由于前面一开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所以感觉同学进入状态有点缓慢。俗话说,好的开始便是成功了一半。美术课与其它科目不同,是以学生实践即动手创作为主。因此,实践前的简短的启发导入,就如同打仗前鼓舞士气的纯举动员,对激活学生创作灵感、初步了解学习技巧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将是决定一节美术课的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怎样才能够力图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捉住,用奇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谈谈几种较好的导入要领。

  1、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通常能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自由想想创作,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如在学习《梦中远航》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先启发学生:在遥望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上节课设计制作的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你乘上自己设计的船,你将驶向何方,在航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神奇,美丽的故事呢?课堂气氛开始生动,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播放的多媒体吸引住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一名在大海中冒险的“小哥伦布”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愿意!说:“好!让我们一起闭起眼睛,听着音乐,随着大海的波涛,摇摆起身体,在大海中一起遨游”。说着老师打开音乐,配上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老师有有感情的说到:“在蓝蓝的大海中晌裤察,风和日宴茄丽,小船长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岛屿,岛上有许多恐龙,我们和恐龙一起玩耍,生活,真是快乐极了。接着又漂流到美丽的岛屿,在这里有安徒生笔中的童话世界,在那里遇到了的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和她的好朋友七个小矮人。还有……”这时,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表现自己。老师捉住学生想要体现的心理,勉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说出自己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畅谈“梦”境后,老师让学生逐步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们真的在大海中遨游了吗?”学生回复:“是想象自己去到了。”老师说:“同学们说得对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梦中远航》(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建立了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确课题,到达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2、谈话导入
  发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简略的交换要领。使用发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和熏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作文插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语的:“同学们都会写作文,用笔记录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或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作文配以简略的画面,使作文更直观、更形象呢?”轻便的一句话既点明确作文插图是在作文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实验的学习欲望。这时,老师板书课题——作文插图,接着使用实物投影播放纯文字的作文和配有绘画插图的作文范图,让学生视察,让他们说说,两者有什么差异(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再问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会很快回复:“是为了体现文字内容的。”这时,老师小结:“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美术插图,它们都反映了作品的内涵及精彩部分。但“图配文”的形式比只有文字的形式体现得更直观、更形象。”纯粹让学生作文插图,他们觉得很枯燥,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写写画画,画画写写,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好求知欲。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

  3、多媒体导入
  使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课间活动用摄像机录下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既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如教《校园真热闹》时,课前我把学生的课间活动用摄像机录下来,编辑成“学生的课间活动”实况录像,课堂上放给学生看。看的过程中老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同学们都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踢毽子、做游戏、打乒乓球……是在课间十分钟,在校园里。老师小结:对!这些活动都是在紧张学习之余开展的,它既能消除大脑疲劳,又有益于身体健康。你喜欢这些活动吗?同学们开心得回复:喜欢!老师提出要求:既然同砚们喜欢,那么我请同学们重新观看一遍录像,感受画面的场面,氛围,思考:如何能表现热闹的气氛?(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活动时的各种动态)。创作来源于观察和想象。引导儿童观察热闹和活泼的场面,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相机摄下校园生活的录象,也可为日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了素材。

  4、故事导入
  罗丹认为: “一种强烈的感情,闪耀在某一艺术作品中,这一艺术作品就一定是卓越的”。可以说一节美术课如果充满生机和激情,这一节课就一定是成功的。如在欣赏罗丹雕塑《巴尔扎克》像时,我讲述了罗丹雕塑这一杰作的故事:罗丹将巴尔扎克像雕塑完工以后,请他的学生来观看,学生们看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是一双多么完美的手啊?罗丹听后,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子,砍下雕塑的手。学生惊诧,问其何故?罗丹平静地说:“我创作的构想是突出大文豪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他的手。”学生再看雕像时,一个深邃、充满睿智的文学家形象熠熠生光。这样的讲述,使学生对罗丹的删繁就简的神来之举由衷地敬佩,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这个“情”来欣赏。

  除上述几种导入要领外,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许多,如简介导入、猜谜语、欣赏范画、实物展示、读童谣、讲故事等等,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的导入都要切合儿童生理特性和教学内容,都要紧扣教学目的,都要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二、谈谈“凤尾”
  有些老师则反之,前面部分很精彩,后面部分可能由于设计不够完善,或者时间不够等原因,结束语则是匆匆代过,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特别是学生交上作业后,老师只是打个等级,给个分数。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有些学生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业没有画好的原因。如果每次都是一个呆板的“优”或“良”等,看多了也就觉得乏味,而且不利于调动小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业没有画好的原因。怎样才能有个一个形式多变,趣味丰富的结束?我通过学习摸索总结了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新方法,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讲评分析的结尾。

  1、配乐歌唱。
  选择一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乐曲,再配上生动的散文式描述,使学生通过动人的旋律,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对画面进行欣赏,充分享受艺术的美。如《春天的色彩》一课,引导阶段我先播放《嘀哩哩——春天在哪里》歌曲的MTV。这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儿歌,学生跟着音乐后面欢快的歌唱。边唱边舞,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欣赏春天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春的气息,寻找出春天的踪迹,春天是什么样的,找出最能代表春天的颜色。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热情。这样将语言、数字、图形、声响融为一体,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比赛评议。
  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收集在一起,请同学们来评价,说出每幅作品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不足的地方又在哪,以便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这是我呀》一课,我把几名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请每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的初步方式是让同学认,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每张画画的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认为谁画得最像?这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认出的最多说明表现得有特点,不足的地方也请同学们给予指出,我再加强点评。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评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完善。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的讲评中,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讲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讲评还能使学生对彼此的作业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的过程,无形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操作演示。
  老师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事先向学生渗透,诱发他们对下节课教学的兴趣,比如后面一节要讲《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在课尾时拿出了分别盛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玻璃杯,然后将蓝色徐徐地倒入黄色之中,黄色马上变成了草绿色,随着蓝色的增多又慢慢地变成了深绿色;我又把蓝色倒入红色之中,红色马上变成了紫色。同学们都被这奇妙的现象迷住了,接着我说:“这一有趣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这种具有悬念效果的演示法使同学们心中充满了对下节课的期待,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有益处。

  4、游戏表演。
  用学生亲手制作的工艺品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工艺品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如《头饰与面具》一课,同学们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作品完成以后,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模仿自己所做的动物的叫声,动作等,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这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扮演各种他们喜欢的角色,每个孩子都充分地将自己展示给观众,连能力弱的孩子也踊跃尝试,不甘示弱,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得到了升华。很多同学在展现自己表现欲望的同时,可以开发右脑功能,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对于面具表情的制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回去进行了二次创作。

  5、展览欣赏。
  把学生单个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或成功的喜悦。如《送你一个书签》一课,学生运用各种媒材,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书签。作品完成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关于“我爱读书,我爱书签”的展览。通过展览,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展览结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赠送书签,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可鼓励学生养成爱读书,用书签的好习惯。

  当然,美术课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故事描述。儿歌念唱等等。老师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结尾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力争使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回答2:

绘画中的纯技巧与艺术效果往往存在一种互悖性,将直线画直,将大块颜色涂匀,这些都是功夫,但在儿童绘画中,往往不需要把每一条直线画直,也不必将每一块乎茄颜色涂匀,"不嫌世直"、"不匀"往往就是绘画的艺术性。成人在芹顷肢绘画中须凭借自身功力处理"不直"、"不匀"的分寸,实属不易。儿童则会凭借其"无意识"的本性,在绘画中很自然地表现出"不直"、"不匀"的效果,且不时恰到好处。儿童绘画中的偶然性,是儿童画的亮点,是另一种味道的甜美,也是最值得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