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清(鸦片战争前)
(1)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苏州出现了以丝织为业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它表明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发展:在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从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从根本上说,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年代
(1)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③洋务派的诱导。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商办近代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2)特点
①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力;
②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
④发展畸形,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历史条件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侵略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2)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4、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
(1)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③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
①发展速度迅速,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②发展时间短暂,从1912年持续到1919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③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④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他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继续进行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5、萎缩萧条——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其原因主要有:(1)官僚资本垄断社会经济;
(2)日本、美国等帝国主义的侵略。
6、合理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1950年,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7、改造转变——1953—1956年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国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