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解放60周年

2024-12-19 10:36: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2,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部分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短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人们往往以红薯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农村人都有些浮肿。
3,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与此同时,沼气、煤气、液化气等取代柴草成为主要燃料,农村原始灶台使用越来越少。

诗歌

徐渡紫竹访观音,
益境熏神现目清。
裕想飞天追老君,
千山奇沙罩幽林。

岛屿象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

星罗棋布的岛屿,气势磅礴的大海,桅帆林立的港湾,怪石突兀的海礁,细软洁净的沙滩,古朴清幽的庙宇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映在浩淼的海洋

当晨曦中第一声汽笛唤醒梦中的群岛

当清晨的第一丝炊烟升起在渔家村庄

当朝霞中第一叶风帆迎着风浪走向远方

走向你,我的舟山群岛——

走向你,海洋新世纪第一缕阳光

照临的东福山、大青山、佛顶山

走向你,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临的

定海、普陀、岱山、嵊泗

这大大小小的舟山群岛……

新世纪之晨 新千年之晨

我看到岛屿有力的手掌

将世纪的火球托向飞翔的高度

神圣的时刻,我想抓住一束曙光

而一束曙光抓住了整个群岛与大海

此刻,我的群岛 焕发荣光 灿烂无比

沿着第一缕曙光铺展的金色道路

舟山群岛 我走进你千万年的沧桑

群岛 你生长着多少不老的传说

大海 你淹埋了多少桑田沧海的疑问

是谁将一千三百多颗珍珠水

撒在辽阔的东海洋面

是谁将这波浪拥抱的家园终生热爱

我看到 海伸出波浪的手掌

托举着群岛 不知疲倦

在岁月之中 在岁月之外

马岙九十九座土墩前

站在这尘封不住的“海上河姆渡”遗址前

我惊奇得说不出话来

海岛 你曾是富饶的大陆吗?

在徐福广场上暇思

遥着当年船泊蓬莱的情景

我看到孤独的群岛

因为这支远航的船队 而擦亮眼睛

岛屿仰望天空

天空阅读岛屿

彼此的阅读与热爱

谁能诠释这永恒的凝望

3

波涛一层层铺展铺展

铺展着千年的苦难与热爱

千年的苦难 与浪涛一起诉说

与柳永的《煮海歌》一起诉说

此刻,我满含泪水将一种热爱赞美

我的父老兄弟,一代代守望海岛 守望家园

浪尖上的岁月 学会劳动承受苦难征服风暴

这就是全部的人生

当大海与风暴埋葬我的亲人

当海难带来的哭声让黑夜抽泣

渔姑的泪水让海水变得更加咸涩

蓝色的海水也因为太多的苦难变得浑浊

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呵

为什么不肯去遥远的东洋救苦救难

我相信 不是因为群岛的美丽风光

而是这片土地太多的苦难

更需要她用一千倍的悲悯来注视、抚爱……

而我的父老兄弟

对于家园的热爱

如岛耸立着千年不变

并坚信 活着象岛一样坚强

禁海、迁徙 禁海迁徙之后

仍将家园孜孜不倦地怀念

割不断海的情结

而动听的渔谣早已深入子孙的血液

谁的家园象我的群岛

经历如此多的动荡变迁

船能载动海 却载不走半座岛

载不走父老兄弟的家园情结

一代代子孙重又回到海岛家园

而一种热爱使辽阔的大海更加辽阔

我的父老兄弟姐妹

在生活中去爱去恨

然后,把爱与恨一起倾入大海

他们把生命和爱情

毫无保留地许给大海和岛屿

把灵魂和肉体袒露无遗地呈给风暴和海浪

就这样坚定地守望群岛 与海为伴

4

一代代繁衍生息

一代代劳动创造

光荣与梦想

写满岁月的额头

定海,这千年的古城

这曾是放逐吴王夫差的流放之所

这侵略者的前门这避难者的后门

见证了多少血与火的历史

硝烟在辽阔的大地千年燃烧

硝烟沿着波浪的道路在海岛燃烧

鲁王抗清的悲壮

三总兵抗英的热血

染红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尊严

5

此刻,我带着祝福与礼赞

歌唱我们美丽的家园

船与岛屿砌成的景致

渔火点点 显得如此温暖动人

蓝色的海面

奔跑着洁白的云朵

就象茫茫的草原上

放牧着诗意的羊群

而我的渔民兄弟说:

浪花是最美丽的花朵

大海是最大的宝藏

闯海的汉子是真正的汉子

航行在岁月的海面

我的渔民兄弟

踏浪而歌 踏浪而行

把幸福的日子收获

6

海风翻动历史的书页

将往昔的一页翻过

我的群岛 我的舟山

迎来了新的世纪 新的时代

舟山,美丽的群岛

黄金海岸,颗颗明珠闪烁光芒

舟山,美丽的家园

千岛新城,编织新世纪的希望

海天佛国 沙雕故乡

东海蓬莱 列岛晴沙

东方大港 旅游圣地

我的舟山,我的群岛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圣洁

我的舟山,我的群岛

你是我梦里永远的依恋

多少风情我们视而不见

多少美景就在我们的家园

名山佛国 大海慈航 祥云朵朵

我想说,这是爱的国度

来吧,来普陀山朝圣

你会得到爱,也得到善

来吧,来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让你看不尽桃花灿烂

来吧,来东海蓬莱岱山岛

让你听不完天风海涛

来吧,来历史文化名城定海

让你听不够历史的心跳

来吧,来列岛晴沙嵊泗

让你看不够如画风光……

7

海岛人民一代代航行在蓝色的大海

是谁 仰望天空的鸥鸟掠过

第一次有了飞翔的渴望 航天的梦想

要美丽的梦想 才有辉煌的腾飞

因为我们的发明与创造

没有路的地方有了桥

没有路的海上有了船

更因为我们有着美丽的梦想

蔚蓝的天空才有飞机在翱翔

1997年8月8日

海岛机场的诞生 多少人的光荣与梦想

当第一架飞机从朱家尖升腾

这金色的日子 永远写着舟山人民的骄傲

从此 春夏秋冬 秋冬春夏

当蓝色的大海托起一轮火红的太阳

展翅的凤凰腾飞在普陀山机场

腾飞起舟山新的希望

8

我的群岛 千百座岛屿在海水中站立

岛与岛相望了千万年

终于有一天 把手伸出水面相握

我的群岛 千年前我是你的子民

千年后,我走过朱家尖大桥

走过册子大桥、桃夭门大桥

我走过一座座跨海大桥

我看到太阳在高高的天空远远眺望

这一道道海上凝固的彩虹

仍记得千年前彩虹般的梦想

海上升起的彩虹产生的梦想

如今,千年的梦想凝固成大桥

彩虹般的梦想定格成不朽的彩虹

就让大桥彩虹般伸向远方

就让桥下的海水河水般流淌吧

听听 这个时代早有人说地球是个村庄

9

波浪是大海的回声

回声是天空的波浪

没有一颗心不能发出回声

也没有一座岛屿能够永久保持沉默

我的群岛 你早已告别沉默

从内心深处开始歌唱

象灯塔守望海洋

我的群岛,父老兄弟

一代代将你忠诚守望

养育生命的岛屿 在你之上

生活 爱情 劳动 歌唱

波浪拥抱着波浪

把往昔与苦难抛进大海

让嘹亮的渔歌 将日子擦亮

让幸福潮水般激荡

10

曾在群岛之上眺望陆地

把陆地想象成天堂

如今 人们从陆地上眺望岛屿

海水铺展的岛屿

海水环绕的岛屿

才是美丽的天堂呵

又看到海鸥了

海鸥的双翅煽动岛屿的希望

海风一阵阵吹来

抬起头 把目光投向前方

此刻 我看到

金灿灿的太阳映照辽阔的海洋

把舟山群岛照得更加明亮

回答2:

一、三题 去看看那本“红旗插上舟山岛”那本书…… 里面弄详尽。

二、纪念舟山解放60周年:老一辈想不到的 现在都有了

“50年前捎口信托乡亲,40年前投寄信盼来信,30年前拍电报等长途(电话),20年前装电话带呼机,10年前打手机发短信,如今上网看视频。”这句流行用语,很形象地把60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概括。

今年84岁的退休干部汪维均老人,在自己的相册中珍藏着这样一张照片:灰白色的墙上安装着一个现在看来有点古怪的电话机,奇怪的形状、圆形的转盘都昭示着它的年代久远。斜阳下,几个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孩子在一边好奇地张望,小心地伸出手指去抚摸、拨弄……“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刚在定海街头出现,在电话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当时,县供销社旁的这台公用电话理所当然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汪维均回忆说,当时他是县文化馆一名宣传干事,经常背着相机在大街小巷走走停停,用镜头捕捉那些世俗却又不乏温情的市井场面。

注视着这张照片,忆起这些年来的改变,汪老感慨万千:电话机曾经是带把儿的,得使劲摇才能通。后来是拨号,一个直径约10厘米有孔的圆盘,变成按键好像才没多少年。电话,曾经是个人家里极少有的奢侈品。能配备电话的,只有少数身份特殊的人。“有急事,发电报!”电报,在相当长的年代都是很重要的通信手段。当时发一个字要3分半钱,这可不便宜啊。所以,“家有急事速归”几乎是当时电报的标准文本。由于电报需要层层转接,收件人经常要过好几天才能接到。汪老说,1970年,年迈的母亲病危,当时他有个哥哥在余杭农村,为了让母亲见哥哥一面,就给哥哥发了个电报。但等到哥哥赶到已是好几天以后了,母亲已经去世。

《定海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1950年5月,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县城存100门总机1座,电话机约30部。1982年8月,人工电话改装成HJ921自动交换机2000门,始使用拨号式、按钮式自动电话,电话机1808部。上世纪70年代初,大部分县城、农村还在使用“摇把子”。在嵊泗偏远的小岛,甚至还在依靠用烽火传递紧急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较为繁华的街道开始出现公用电话,它另有一个名称叫传呼电话。每个电话亭负责周围一片街坊,有电话打来,就在专用的小本上记下:某某门牌号、找谁、回电号码,然后撕下。等手上积二三张了,就去“传呼”街坊。所以那时一个电话亭得有两人,一人外出传呼,一人守着,边接来电边收钱。“通话质量差,打电话声音大得像吵架。 ”这是汪维均印象中的打电话。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汪维均的家里才安装了固定电话,这曾经是人们心目中“小康家庭”的标志。汪老说,当年装电话那叫大费周章,找人托关系批条子不说,单是安装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最后还排半个多月才轮到。

进入21世纪,人们通信工具的变化一日千里。手机越来越袖珍、越来越精美,摄像、拍照、上网、3G……功能越来越强大。网上通信也从开始的电子邮件,到现在的QQ、博客,甚至连越洋电话也能在网上打。

60年岁月,转眼一瞬。遥想当年褒姒烽火戏诸侯,喜看今日远洋视频能对话,通信突然就从浪漫的幻想走进现实生活。汪老说:“老一辈的人想都想不到的,现在都有了,就如新一代的人同样无法想象过去的生活!”

1,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2,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部分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短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人们往往以红薯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农村人都有些浮肿。
3,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与此同时,沼气、煤气、液化气等取代柴草成为主要燃料,农村原始灶台使用越来越少。

回答3:

舟山沦陷60年。悲哀。否则,舟山已是台湾或香港。
我的舟山同胞们。

回答4:

是出版报吧
我告诉你

回答5:

jjfkhjfiojhiofdyhujt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