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要废帝另立汉献帝,有何政治主张

2024-12-17 11:27: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十长侍之乱中,汉少帝刘辨和刘协一起逃出宫。董卓来勤王,被董卓所救。刘协当时是陈留王,面对董卓沉着冷静,发号施令,让董卓觉得很聪慧。后来又听从李儒的建议,效仿伊尹霍光之举,废帝立新,掌控朝政,进而夺取天下。

回答2:

1.在封建社会,皇帝被称为天子,他的血统是受到认可的,不可以随便推翻的。战国时期,秦国后来变得如此强大,也不敢随便将当时的周王取而代之。
历史上即使出现取而代之的情况,也要打上一个“清君侧”的旗号。
所以异姓公然篡权是风险很大的,搞不好就是另一个王葬。
这个时候,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立一个新帝。
彼时,汉少帝刘辩已经在何进的支持下做了皇帝。
按照篡权的传统步骤来看,他废掉刘辩,是在意料之中的。
2.刘辩在袁绍,何进的支持下做了皇帝,何进已死,袁绍就是拥立有功的人,若论起功来,董卓拥护刘辩一点好处也捞不着,只能看着别人坐大。
3.董卓以刘协聪颖,更合适做皇帝的理由废刘辩,立刘协,但其实,刘协与刘辩的智商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中,当时刘协再聪明,也只有九岁而已,他身后没有势力,他的母亲王美人出身低微,并被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害死,刘协身后没有势力,容易控制,但是刘辩的身后,却是何家一家的外戚势力,对于当时的董卓来说,难以控制。
4.汉献帝刘协母亲王美人早逝,他由董太后抚养起来,董卓觉得同姓,本是一族,到时候可以以外戚身份干政,在东汉,外戚与宦官干政,十分普遍,掌握政权相对比较容易。
所以考虑到以上几点,平衡了自己想得到的权力与别人可以接受的程度,立汉献帝是最稳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