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收入总额怎么填写

2024-12-15 21:16: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及填报说明第三条规定,具体项目填报说明规定,“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因此,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季度预缴按照全年累计数据填写收入总额。

应交所得税=(不含税的增票+普票总收入)*税局定的所得率*25%

注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来定,各个企业有所不同

2、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销售(营业)收入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2.营业收入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3.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

4.应填报纳税人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但按照税收规定视同销售确认的应税收入。

5.“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填报纳税人发生非货币性交易行为,会计核算未确认或未全部确认损益,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应税收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已确认的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直接填报非货币性交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已确认的非货币交易收益的差额。

6.“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填报纳税人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应税收入。

7.“其他视同销售收入”:填报除上述项目外,按照税收规定其他视同销售确认应税收入。

8.“财产转让收入”:填报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

9.“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即持有各类投资期间取得的利息性和股息红利性所得,包括各类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和分回的股息、红利等。

10.“利息收入”:填报纳税人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11.“租金收入”:填报纳税人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12.“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填报纳税人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13.“接受捐赠收入”:填报纳税人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12.“其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除以上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13.“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财政拨款;依法取得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纳税人取得不征税收入,需凭相关文件和证明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登记。

14.“免税收入”: 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纳税人取得免税收入,需凭相关文件和证明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登记。

15.“应税收入总额”: 填报纳税人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扩展资料:

小型微利企业判定信息的填报

1.预缴申报时本栏次为必填项目,填写“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

(1)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纳税人:

① 纳税人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本年预缴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② 本年度新办企业,“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③ 上年度“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符合规定条件,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预计本年度会计利润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是”,预缴累计会计利润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选择“否”。

④ 纳税人第1季度预缴所得税时,鉴于上一年度汇算清缴尚未结束,可以按照上年度第4季度预缴情况选择“是”或“否”。

⑤ 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选择“否”。

(2)核定应纳税额的纳税人:

核定定额征收纳税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大于30万的填“否”,其余填“是”。

2.年度申报时填写小型微利企业相关指标,本栏次为必填项目。

(1)“所属行业”:填写“工业”或者“其他”。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除工业以外的行业填写“其他”。

(2)“从业人数”: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以及企业接受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3)“资产总额”:填报纳税人全年季度资产总额平均数,计算方法同“从业人数”口径,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4)“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纳税人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选择“是”,其他选择“否”。

参考资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上海税务局

回答2:

所得税收入总额就是你们所开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的不含税的总额。

具体计算时:

应交所得税=(不含税的增票+普票总收入)*税局定的所得率*25%

注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来定,各个企业有所不同。

最后,应交所得税的多与少,不能扣除成本费用,而是根据你的总收入来定的。

扩展资料:

税前扣除规定与企业实际会计处理关系

(一)税法优先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注:《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例如,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在财务部和国税函都有相关的规定且不一致,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答疑时就明确了,在所得税上按照国税函的文件处理;在会计处理上按照财政部财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税法的标准。

在实务操作中还一定要注意税法优先原则在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合同中写明股权转让产生的个人所得税由个人负担,但是由对方承担这部分费用,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还是会找个人承担责任。

(二)税法协调原则: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应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三)税法空白原则: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未明确规定的具体扣除项目,在不违反税前扣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国家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入总额

回答3:

B类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收入总额=增值税票+普票,从开发票总额中扣除增值税税金,也就是不含税的收入总额。

回答4:

首先,我们公司也是属于所得税核定征收,和你们情况一样
其次,所得税收入总额就是你们所开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的不含税的总额
再者,具体计算时
应交所得税=(不含税的增票+普票总收入)*税局定的所得率*25%
注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来定,各个企业有所不同
最后,应交所得税的多与少,不能扣除成本费用,而是根据你的总收入来定的,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讨论

回答5:

如果是定额征收,只填写所得税额,其它不填.
即:填写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 和第14行:已预缴所得税额
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