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土较粉质粘土透水性差;
2粘土内聚力一般高于粉质粘土;同样状态的情况下,粘土的摩擦力要好于粉质粘土
3很难说谁好谁差,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地址条件分析 。
就其性质而言,实质上两者均属我们统称的“黏性土”(如勘察规范第3.3.5和表3.3.11),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种土在大多数情况下(如同一沉积环境、相同塑性等状态下)其工程力学特征是相近或相似的,只是人为的根据其IP值划分成为两类土;就其工程指标使用而言,你可以看到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深宽修正系数和桩基规范中的无论是单桩承载力侧摩阻、端阻取值还是抗拔折减系数、中性点深度等的取值,还是冻土规范中的冻胀性判别等取值,大多数是没有区分是黏土还是粉质黏土的,这也反映了相同条件下其工程性质的相似或相近,可按同属的黏性土取值。
当然要说不同,也还是有的,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黏土一般意味着粘粒(细粒或极细粒)含量较高(占优势),这就有时会常遇到我们所说的“重黏土”,其膨胀性亦有所增强(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小,结合水膜越厚,具体可详见膨胀土或土力学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再比如界线附近的土,如IP值为11,这类土实质上还表现出一定的粉土特性,因此一些地区,如上海等,还具体细分了砂质粉土、黏质粉土,亦是对界限土进行更加详细的区分。
再者,你提到的野外鉴别问题,就如以上说的,如果粉质黏土IP为16,黏土为18,那么仅靠野外肉眼鉴别就很难判别清楚,包括按照钻探和取样技术标准附录G中一条一条去对,也很有可能与试验室结果不同,甚至是一些界限性的状态,如可塑偏硬、可塑偏软,也很难定准,这就需要室内试验予以验证(勘察规范第3.3.7条也是这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