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过变动政策性工具就能调整货币供应量

2024-12-30 14:14: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首先你要知道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他们的含义和操作。

然后我们逐条分析:
1、存款准备金率上升,银行每一笔存款计提的准备金增加,所以能够用来放贷的资金就少了,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是不是派生存款就少了?所以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少了。这是最直接也最强烈的。
2、其次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卖出债券,央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结果不就是市场要拿货币来买这些有价证券,结果就是政府手里拿的钱多了,市场拿的钱少了,所以货币供应手到影响。
3、最后是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增高,那么意味着银行拿着票据去找央行贴现获得的钱少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了,利率增高往往带来的是资金流动性变低,因此影响了货币供应量。两个途径,一个是获得的贴现少了,一个是由货币供应量公式可以看到,货币流动速度慢会导致供应量减少

回答2: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在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到存款之后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具体说来,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二是再贴现率。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实际上就是向中央银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支付的利息比率就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