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红一节黑是赤链蛇或者粉链蛇。
1、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于无毒蛇。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蛇。
赤链蛇全长1-1.5m。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色“∧”形斑,体背黑褐色, 具多数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
2、粉链蛇,游蛇科链蛇属物种,体中段背鳞19行,中央3-9行微弱起棱,脊鳞明显大于相邻背鳞;背面黑色,具28-35+8-13个粉红色横斑。
全长1米左右。头较宽扁,头与颈界限明显,吻端圆而宽,瞳孔圆形。横斑两端在体侧分叉伸至腹鳞,分叉部及腹面灰白色并散有黑褐色碎点。头背尚有1个粉色弧形斑。
扩展资料
赤链蛇生活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见于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以树洞、坟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为窝,野外废弃的土窑及附近多有发现。
赤链蛇以蛙类、蜥蜴及鱼类为食。性较凶猛 ,无毒。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白天蜷曲不动,常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
赤链蛇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链蛇 (赤链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链蛇
可能是赤链蛇。
赤链蛇是蛇亚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是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的无毒蛇。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Lycodon rufozonatus rufozonatus)。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色相间。因具有51~87+12~30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但部分个体缺少红纹。颊鳞常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7枚上唇鳞。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中央少数几行微棱,19(17,20,21)—17(19)—15(17),福建崇安一标本中段行数为21。腹鳞雄188—224,雌184—222。别名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红百节蛇、血三更、链子蛇、桑树根等。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
关于毒性:
通常被认为是无毒蛇(non-venomous)。
对于“无毒”(non-venomous)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它用来指那些不含毒液(传统的对“毒液”此词的综合定义为:被一种特殊器官所传输的,一种特殊腺体产生的复杂的物质,一定剂量会对有机体产生危害,被用于制服、消化猎物或防卫)的蛇,也用来指那些生产可能包含蛇毒中常见毒素的口腔分泌物,但并没有在其生存中扮演任何角色的蛇。因此,“无毒”(non-venomous)的种类完全可能从医学角度上严重影响被咬者,而它们的口腔产物,不能在一个不同的术语系统中被认为是“无害的”(harmless)。这意味着以生物学角度严格意义说,“毒液”(venom)不能被解读为在医学上是必然危险的,而“有毒的(toxic)口腔分泌物”或“达氏腺分泌物”,同理地应不被解释为是无害的。
赤链蛇咬伤曾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小心对待,如有情况及时就医。
在国内的话
大多数地方你看到的都是赤链蛇
,无毒,不必担心,看上去吓人罢了
在海南岛你看到的可能是粉链蛇,和赤链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