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高中语文的,这个材料很简单:习惯是可怕的。
“习惯”有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和成才非常有利,但不好的习惯却会影响人生。
材料说的就是消极的习惯。
谈习惯
一谈到习惯,一些人立即会想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类人人皆知的习惯,他们并不了解习惯的真正含义。 习惯是指人们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动作的行为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习惯是要分好坏的,坏的习惯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的两种。包括一切的不好习惯在内,我们应该坚决地加以唾弃。
我们是提倡大家发扬好的习惯而去改掉坏的习惯的。
然而,凡事都是说着比做着容易。高尔基曾经谈到:“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我们总说要改掉坏习惯又没有恒心,习惯不是一会儿就有的,也得逐渐样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是需要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同学的难处了——没有毅力给自己长期施加一种强制力。然而坏习惯是不需要这种强制力的,所以养成一种坏习惯比养成一种好习惯容易得多。
但是如果我们有毅力,有恒心,时时警觉,时时克制自己。时间久了,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自然而然的沿袭下去,这便是“习惯成自然”了。不用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就养成了终生受用的好习惯了。
一但我们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不益于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的顺利完成,不益于社会影响。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相反地,我们会终生受用于我们所养成的好习惯,就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的进步,身心的健康,对我们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谈习惯
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认为,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所需要的一切:认真观察,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习惯。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富兰克林年轻时,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平静、纯洁、谦逊等;他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终于经过长期艰苦的不懈努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并养成习惯,这会有所收益”。
艺术家达芬奇有着坚强的毅力,养成刻苦磨练的习惯,几百次的画蛋,才有了后来惊世之作蒙娜丽莎的诞生。
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的座位下留下了长期来此学习的脚印,由于他有着勤奋学习,善于钻研的习惯,才能有巨著资本论的问世。
许许多多的事例说明,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块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怀的习惯则会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懒于读书的学生,能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吗?懒于春耕的农民,能有五谷丰登的秋天马?不能,一定不能!还有极少数人因为染上了有鸡摸狗的坏习惯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会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这些这说明了什么?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作为立志振兴中华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把事业的大厦建立在牢固的习惯基石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作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无非是“立论、驳论、举例论证”,你先想好你觉得那种美德最重要?比如说“仁爱”,正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爱智”,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然后你就可以举例:上古先贤大禹,被其后母陷害,差点死于井中,但他之后依然孝敬父母,不计前嫌,是为“仁爱”;然后自己再论述,差不多了,就可以驳论了,你要明白,你驳的是什么,你立论“仁爱”,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利己主义”,并且是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再举例:目前我国为什么税收制度有问题?因为“为富不仁”,富人手里的钱无法应用于国,无法应用与民,我国的富强无法走西方的税收道路。。。
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一抛出观点.观点要鲜明,对就对,错就错,二阐述观点,阐述你这么想的原因,三引用论据,引用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总结全文,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先提出你的论点
在把你的论据说明白来
再反面衬托你的论点
最后强烈表明你的论点是什么就的了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