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蛙泳的速度

2025-02-11 08:22:2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01
减小阻力 ;采用正确的身体姿势,就是尽量减小前进方向的身体投影面积。具体做法是:(1)、划臂时把上身拉高,使阻力面最大的肩部出水。此时要塌腰(挺腹),以防止腿立起来加大阻力面。 (2)、如果身体拉得够高的话,手从水面上快速前伸,能有效地减小因伸臂造成的阻力。 (3)、头部上升到最高点时,要主动低头、耸肩、弓背“钻”入水中,不能用脸、胸部“砸”入水中。 (4)、收腿时大腿少收,小腿多收(直到收不动为止),收时小腿躲在大腿后面,不要超出大腿投影范围。

02
提高推进效率;推进效率取决于3个方面:对水面积、划水距离、划水速度。
(1)、对水面积当然是越大越好。对划臂来说就是手掌面积加上胳膊内侧的面积。开始抱水时先屈腕后屈肘,保持高肘划水状态。高肘的目的就是保证胳膊的最大对水面积。蹬腿时的对水面积主要是小腿内侧加脚的内侧,大腿也有一些,但很少。增大蹬腿对水面的方法是尽量多收小腿、多翻脚。多收小腿不难,但多数人翻脚不充分,达不到两脚内侧正对后方的程度,解决的办法是增大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可做如下练习:两膝相距30多厘米跪在地毯上,两脚成翻脚姿势,屁股下压。如屁股能轻松着地,就说明柔韧性可以了。
(2)、划水距离 划水距离长产生的推进力也大,但蛙泳的划臂距离不能长,因为它是水下移臂的,划臂距离长伸臂也长,伸臂要产生向后的推进力,所以加长划臂距离不合算,规则也不允许,划臂应手不过肩。蹬水距离要靠多收小腿、充分翻脚来加长。
(3)、划水速度 划水速度快则效果好,但发力方法不同于陆上,不能用爆发力,所有的发力过程都是由小到大,由慢渐快,不可一下手就猛划狠蹬。

03
臂腿配合时机;对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伸直胳膊再蹬腿,且慢收快蹬。看世界顶尖选手视频,从手伸了一半就开始蹬腿到臂完全伸直才蹬的都有。还不好说哪种最好。关于蹬腿后的滑行,滑得越长速度越慢,快速游是不滑行的,甚至有人腿还没蹬直就开始划臂,这叫臂对腿的超前式配合。

回答2:

请专业的教练纠正和改善一些不良习惯以及动作。这是最主要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回答3:

蛙泳增推与减阻
四种泳姿中,蛙泳动作的推动力其实是最强劲的,但游进速度最慢,原因主要有两个:

1:身体造成的阻力太大,抵消了推动力的优势;

2:推动力无法持续,中间有停顿。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死点”。

蛙泳游进过程是“从推到漂”,游进动力的输出是“蹬夹腿形成推进力到无”,腿部的蹬夹是主要的推进力来源,在两次蹬夹腿之间的停顿会让推进力趋近于无,全靠滑行。至于手臂的划水动作,能提供的推进力并不是很大。

那么如何提高蛙泳游进速度呢?

02蹬夹腿动作要追求完美,最大程度提高推动力
蛙泳游进动力的最大来源是蛙腿,蛙腿技术有三步:蹬、夹、收。

蹬的时候让脚底充分对水,对水时脚底要朝后,这样对准水向后蹬腿,才能产生向前游进的推进力。

蹬与夹要连贯完成,小腿向后蹬,夹是力量内收,大腿用力向内夹,最后双腿并齐,脚掌平行水面。收腿主要是减少正面对水面积,从而减少阻力。收大腿时不能超过胯部,同时,收腿时机非常重要,在手臂夹肘的同时悄然收腿。

03宽窄蛙腿
蛙泳分为平蛙和波蛙,很多人会游平蛙,用宽蹬腿技术,波蛙采用窄蹬腿技术,主要是为了配合更快的频率和身体的起伏前冲。

宽窄蹬腿的区别是以蹬腿蹬夹时膝盖之间的距离来区分的,但是,不管宽窄蛙腿,膝盖之间宽度都不能超过肩宽。蹬腿蹬夹时有一个绕膝盖旋转的动作,因此,窄蹬腿对膝盖关节和脚踝的柔韧性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做过柔韧性训练,一般人不建议采用。

让身体成为箭头,减少迎面阻力
每个动作结束后都有流线型滑行姿态,让身体拉长变窄可以更好的延伸推进力产生的惯性。很多人手臂前伸后,随意的平行前置,没有将手臂尽量拉长,头部位置较高,这会增加水阻。

正确的做法是:两条手臂前伸的同时,手掌靠拢,两条手臂形成一个三角,并将头部隐藏于双臂之间,会大大降低水阻,蹬夹水的推进力损耗速度会大大降低,身体会像一个箭头一样快速游进。

总之,蛙泳的速度取决于两方面,一个增大推进力,一个是减少阻力,让推力更好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