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生活都是怎么样的?

2024-10-30 04:13: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现在交换生和留学生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基本上大学里面都是会有各种交换生或者留学生存在的,其实对于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他们来说,除了习惯之外也就再没别的了。就像是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要习惯当地的风土人情,要习惯当地的人情冷暖,这都是大家一样要面对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如果说非要对于他们的生活做个介绍的话,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亮点。

  • 校园生活

作为留学生的他们和国内的学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课程要相对较少一些,但是却有专门的语言课程。有些学校的某些课程是没有外教的,所以一般这个时候都会给这些留学生配一个外文比较不错的学生作为辅导,来帮组他们进行学习和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外国学生身边总会跟着一个中国人的主要原因。毕竟学校的资源有限,单开课程的个例虽然有但是并不是很多,毕竟我们国家的学生在他们国家也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

  • 日常生活

除去校园生活之外就是这些外国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了,其实这一方面来看的话就和我们完全一样了,他们也希望通过找个对象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希望能够和更多的中国人接触。平时的生活中这些留学生也会积极地参加,除了比中国人更加热情一些之外,其实真的没有别的什么不同。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其实大家本质还是一样的,都是要学会适应、学会接受。

回答2:

关于留学,可能有千千万万个问题想要知道。但是留学生活在高昂的费用下是怎样的精彩,还是也有我们没有看到的无奈。
留学生在国外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到国外留学,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如何才能尽快适应甚至融入,是每个留学生都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解决这个难题时,留学生就会寻求其他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但是,在这过程中,固有的圈子已经在慢慢地形成。

学业适应是相对最简单的。这也是以往学生和家长花大功夫去准备的。语言能力是“敲门砖”。因此,在恶补语言的同时,不仅要对即将就读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所了解,而且应该对教学形式和理念有所了解。
适当时候要经常出去走走。走在街道上,看看各色建筑和商店,这也是对所在地文化的一种了解。同时,商店的招牌、菜单等都是方便的学习工具。同样,买东西时,不了解地道说法的时候,可以在别人买的时候在旁边看着,然后对对话进行模仿。了解当地人的说话习惯,从细节处改进,不久,就会有本质上的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出国前都是通过课本来学习语言的。而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用语间还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海外学子通过多走、多看、多想来完成书面用语和生活用语之间的转变。
只有增加对所在地文化的了解,增加自己对语言的自信,才有可能更愿意跟外国人交朋友。
最后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社交改变自己的性格,变身夜店达人什么的。
你只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将自己对每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用磕磕绊绊的语言,他们就会表现出与你交流的兴趣。其实很多时候,你只要随便说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知识,他们就觉得你简直是学富五车无所不知的大神,各种赞不绝口,偶尔还会请你做一回人生导师喂一口心灵鸡汤什么的。

回答3:

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与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一样,都有正经深造刻苦努力的,至少以我教过的外国留学生来看,大部分对待学业还是比较用心的,当然也有少数不太努力,比较散漫的,外国孩子毕竟从小自由惯了。但近两年随着中国高校对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招生标准的严格,对学苗质量和后期学习管理比前几年更加重视,现在外国留学生文凭也不是那么好混的。我的学生大多来自俄语和英法语国家,俄罗斯、中亚和非洲的学生会多一些,他们中大多数对自己学业挺上心的,对中国语言文化学习都有很大兴趣和热忱,平时和他们聊天机会较多,给我的感觉他们非常喜欢中国,对中国美食美景、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赞不绝口(尤其是微信支付和淘宝,几乎人人知道马云),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也都很不错,唯一不太满意的是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
本科学历班会给开设汉语课,零基础开始,虽然语言课程课时不太多,不过一年下来用心学习的孩子也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交流,以英文授课的专业科知识学习为主;研究生的班级对语言要求更加严格,分英文和汉语授课,申请奖学金的汉语授课的留学生,进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要通过hsk5(汉语水平考试五级),这个前提其实外国留学生的压力不算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带过一届来自俄罗斯的奖学金的企管专业的研究生,清一色的学霸班,学习态度格外端正,特别省心。从语言到业务能力到各项综合能力都非常优秀,且多才多艺。一些学生入专业前就已经通过了hsk6,业余时间学习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参加中华才艺比赛、汉语桥比赛等各项活动。有位酷爱中国文学的俄罗斯姑娘因其出众的汉语文笔能力还加入了作协,成了我市第一位外籍作家经常发表文学作品。他们假期也会去中国各著名城市观光旅游,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能看出来他们对中国文化求知欲很强,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可以说紧张有序但又异常精彩充实。
语言班的留学生课程主要就针对短期内语言水平的提升,课程会很密集,一年可以达到hsk4或5的水平,授课会侧重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均衡强化,也会注重文化历史多元素趣味性融入。语言班的学生一年后可以申请别的学校(老师要帮忙写推荐信)或留在本校学习本科或硕士,一年的密集学习后他们的语言能力一般都会很强即使去别的城市,也会很快适应。
还有一点是关于打工问题,这个和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法律规定高校在读留学生不允许在外工作,移民局会来学校检查考勤且非常严格,一经发现会取消签证或遣送回国五年之内不能来华。但同时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会对此觉得有些困惑无奈,跟我说生活不易。对他们的难处表示很理解,国家相关政策也需要时间去调整,但现有法律必须遵守,这个选择来中国留学前就要清楚明白之后再做决定。
这几年给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信仰和生活背景的外国留学生们上课,感慨颇多,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不少的改变。总体感觉,外国孩子们都很单纯可爱,个性简单直接,人人都有其独特性和闪光之处,包括那些看似顽皮不太上进的其实也都有潜力转变为好学生的一面,只是需要老师的责任感和耐心来引路,需要特殊关注,你用真心对待学生,他们会感觉得到,很快都会主动做出转变。当然作为老师对用心努力悟性好的学生还是会格外喜欢欣赏一些。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比如真诚,是不分国界可以被感知的。何况师生关系更加纯粹,一句感谢,一句我爱我们的老师,一份来自他们家乡的小礼物都会让我特别幸福感动。有时常想,抛开世俗功利,三尺讲台没有一刻不是快乐的,这些留学生已然给了我最贴近本质的快乐,他们是我的福气,也很幸运能够走近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为人师的价值感吧。其实你的问题也是曾经给留学生的一个作文题,谈谈你们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令我感动的是,几乎所有留学生的作文中都会出现一句——“我爱中国!” 那是最自豪,最富成就感的时刻。

回答4:

一、 学校餐厅:一顿正常的午餐大约需要4到8美元。(一月大约360~720美元)
二、
美国小快餐店吃一顿汉堡、三明治或披萨大概要花5到8美金,好一点的餐厅大约15到30美金不等,环境优雅点的不会超过每人50美金(这基本上是留学生腐败生活的上限)。另外,还要加上每餐百分之10至15的小费。
三、 自己做饭:不少中国留学生因为不习惯美国饮食或是为了省钱,通常会选择自己买菜做饭。
1、大米:美国的大米分好米和次米,好米相当贵,碎米挺划算,和国内米价差不多。好米基本一磅(1磅=0.45kg)。
2、蔬菜:蔬菜的价格较贵,但也有便宜的,比如当天产的西红柿就贵,前两天的就便宜。
3、肉:美国的肉价格始终,和国内差不多。但牛肉比较贵,2.3$/kg左右。
我们可以把美国小镇的饮食费用分为四等:第一等是每顿一块钱以下,可以吃面。第二等是1到2美金,一般来说,女生可以做到这一点,男生比较难;第三等是2到3美金,可以吃得比较好比较饱,男士专用;第四等则是高于3美金的,属于奢侈型。
由此可见,想要生活得好,维持每顿的费用在2到3美金就行,每天两顿正餐,总共算5美金,如果加早餐一块钱,一天6美金,一个月180,所以少于200美金是没有问题的。

回答5:

有钱的好点,吃穿不愁,没钱的一样要刷盘子送快递打工生活。跟国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