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繁体汉字还是人,拼音rén
二、释义:
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指成年人:长大成~。
4、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送到医院~已经昏迷过去了。
8、指人手、 人才:~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
9、(Rén)姓。
三、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
“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主人[zhǔ rén]
接待客人的人(跟“客人”相对)。
2、动人[dòng rén]
感动人:~的歌声。这出戏演得很~。
3、高人[gāo rén]
学术、技能、地位高的人。
4、迷人[mí rén]
使人陶醉;使人迷恋:景色~。
5、走人[zǒu rén]
(人)离开;走开:咱们~,不等他了。他既然不愿意干 ,就叫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
人的繁体字还是“人”
繁异体: 秂 魜 亽 亼 仌 朲 亻 亾 仄 仒 乆 囚 込 イ 亻亼 ス 罖 λ /、 ぺ べ ィ /丶 ん
人,中国汉语名词,音rén,象形字。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
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以纵生,贵于横生,故象其上臂下胫。
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按禽、兽、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果实之心亦谓之人,能复生艸木而成果实。皆至微而具全体也。——《礼记》
人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人
上面各“人”字,为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的少许例子。而这些文字,均是人的姿态中的侧身状态的象形符号。
在《网页--汉语多功能字库》中,“人”字的解释如下:
本义解诂
略说:古文字「人」象人侧面垂手侍立形。本义是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
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日本人最喜欢鞠躬,就是因为日本人此前学的汉文,他们一直沿袭着这个汉字所传达的智慧。
汉字大和人,所表示的都是人,但是有区别:前者追求体骼、肌肉的强大,崇尚的是体力、武力。而后者,崇尚的是脑力。
详解:「人」指人类,《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zhòu]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战国文字或在人身上加一圆点为装饰,圆点又往往延伸为一横,讹[é]变为「千」形,故「人」、「千」是一字之分化。参见「千」。
甲骨文用作本义,《合集》22626:「伐十人」,表示砍杀十人。
《合集》20328:「余一人」,是殷王自称。
金文用作本义,宜侯夨簋[cè guǐ]:「庶人」,即平民。
洹子孟姜壶:「人民」,齐侯鎛[bó]:「民人」。
《周礼.地官.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
《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sè]。」
大盂鼎:「我一人」,与甲骨文「余一人」同,是天子自称。
《诗.大雅.下武》:「媚兹[zī]一人」,毛亨传:「一人,天子也。」
《国语.周语上.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余一人有罪」,韦昭注:「天子自称曰余一人。」
《白虎通.号篇》:「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
「人主」即君主。
中山王鼎:「长为人宔[zhǔ](主)」。
「人臣」即臣子。
中山王鼎:「智(知)为人臣之宜(义)焉。」
《荀子.王霸》:「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人鬲」指西周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又简称「鬲」,一说是一种身份较低的庶人。
令簋:「臣十家,鬲百人。」
大盂鼎:「人鬲千又五十夫」。
又,用作「人」的单位词。
[冬戈]簋:「孚(俘)人百又十又四人」,表示俘虏一百一十四人。
《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
通假解诂
人,又通假作「夷」,方国名。《英》2524:「王正(征)人方」。「人方」即「夷方」,指东夷族各方国。
《合集》37852片:(乙)亥,王(卜)......自今春至......(秋),人方不大出?王固曰:吉。十二月,遘[gòu]且乙彡,唯九祀。
又通假作「尸」,由于甲骨文「人」和「尸」字形同体略异,故可通假。
《甲骨文诂林》:陈秉新:周金文及后世典籍作「尸」,和「夷」者,乃音之转。「人」与「尸」为日审旁纽,真脂对转。「人」与「夷」为日喻旁纽,真脂对转。故古称夷人,绝无敌意。
金文又通假为「年」。
甫人父匜:「甫人父乍(作)旅匜[yí],万人(年)用。」
「万人用」即金文习语「万年用」,表示甫人父铸造随行的匜,以供万年使用。
「人」是「年」的声符,故「人」可通假为「年」,此说可为章太炎「娘日古音归泥」说补充一证(杨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