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评价高是因为什么?

悬疑?
2024-12-25 17:43: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蝴蝶效应》评分相较于同类型的电影更高,更在相似的科幻悬疑题材中脱颖而出、广受好评。究其原因,其实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题材新颖有趣

蝴蝶效应在科学的解释上,就是微小的事情能够影响事件主体的发展甚至是事情总体走向。电影在起名上就非常吸引人,让观众想要知道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故事。其次,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就是男主角伊万回到过去,做出不同选择之后的不同人生,这带给了我们一种共鸣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选择怎么做?当剧情中伊万在看自己日记发现自己有着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的能力时,故事更是推向高潮。

导演在这里有一个细节处理非常棒,就是伊万对于自己身世和能力逐渐发现时的情感走向,伊万一开始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会彷徨,会害怕,但是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确实改变了人生轨迹时,他嘴角露出了微笑,他感觉自己成为了上帝,性格也因此发生着变化。

二:弥补遗憾是每个人的向往

生活无法重来,弥补遗憾是每个人的向往。许多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就会想到自己也有很多遗憾,如果能弥补,如果做出正确的选择,说不定“我的人生会好过一点”、“我就能和心爱之人在一起”、“我就能抓住那个我曾经错失的机会”。这恰好和电影中的伊万选择一样,他一次一次地回到从前改变过去,但是结局却越来越糟糕。但哪一个普通人拥有了的能力可以不动心呢?

伊万想要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就像在考试中执着于一个标准答案。伊万失败了,现实生活也因为不断改变过去而变得一团糟,呼应了电影的主题《蝴蝶效应》。无论在过去改变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在未来都会被无尽的放大,变成难以跨越的鸿沟。如果有机会让你选择,你真的放下现在拥有的一切,像伊万一样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吗?

三:电影效果好

《蝴蝶效应》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原因在于细节处理和逻辑的完整性。整部电影都值得推敲,细节值得品味。尤其是伊万最后一次回到过去改变人生的时候,他选择了“一开始就不要认识凯蕾”,当他们擦肩而过蓦然回首时,连细节背景音乐都值得让人回味。电影结束时,可能许多观众脑海中都萦绕着许多挥之不去的问题。

“伊万真的疯了,这一切都是他臆想出来的吗?”

这部电影有三个结局,每一个结局都能和整部电影无缝衔接,但是却能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让我想起最近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同样是有许多个结局,黄渤也选择了看似最圆满、最美好的那一个。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确实值得人不断回味。即使看完了内心会有疑问,会有不解,会觉得烧脑,但是每个人都能看出导演想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在的便是最好的,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回答2:

《蝴蝶效应》成功的地方不止一点两点,它借用了一个科学上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提取其核心,即某一个微小的不可控的因子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众多因子发生变化,最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毁灭性后果。套用于电影中,应用于人类命运的解读,电影又不失紧张刺激感,电影整个浑然一体,很是精彩。

1 悬念翻转,改变命运

其实这个模式早前在德国电影《罗拉快跑》里面就已经出现了,那里罗拉为了拯救自己的男友而多次出发去借钱、赶在男友被杀之前救下他的命,电影给了人物三次机会,不同条件下不可控的因子导致了包括路人、旁观者以及罗拉自己、罗拉的男友的结局都有天壤之别,这种以电影艺术化处理的方式来改变命运,悬念套悬念,悬念翻转悬念,将可能性列举,观众从曾经的被动接受到如今这种主动选择,《蝴蝶效应》便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

与前作不同的是,《蝴蝶效应》更加注重“蝴蝶效应”理论核心里“微小因子”的概念传达,男主角想要协调好所有的事,想要一切都处于完美,但是牵一发则动全身,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在时间线、空间线和因果线上对他身边的一切潜在危机人物造成毁灭性影响,一个“完美”的理想,就此打破,而这与《快跑罗拉》里的三个平等结局的选择是有本质不同的。

2 命运命题的探讨

人类命运是不可控的,《罗拉快跑》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了,但是它并没有继续延续这种观点的表达,甚至没有提供解决方法,留下观众惆怅和无奈,而《蝴蝶效应》不同,这部电影里提供了解决方法,那就是从源头抓起,既然男主自己就是那个微小的不可控因子,牵一发动全身的潜在危机,那么从源头消灭,设计他自己从来没有出现于这个世界上,便是最好的方式了。

提供给观众的又是什么呢?命运无法掌控,变化莫测,或许只有毁灭,才能逃得出这个大牢笼吧,真的是道德的悲剧。

回答3:

一部2004年的科幻电影,豆瓣评分8.7并荣登IMBd TOP 100 的榜单,先不说《蝴蝶效应》在北美以1500万的投资斩获5800万美元的票房回报,光从各路评价中也能看出,这部极具人生哲思的电影不管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拿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当然,《蝴蝶效应》之所以在业界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和其剧作方面是离不开的,据说两位导演光在构思剧本上就花了长达6年的时间,在经过不断打磨之后,故事结构与逻辑线索,甚至剪辑手法都已经印刻在导演脑中,拍摄起来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

那么《蝴蝶效应》的内部核心其实是在问一个人:

你是否满意你现在的生活?是否在某一刻特别后悔自己曾做过的决定?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回到过去,但会影响到你现在的生活,你会不会这样做?

导演给了众多观众创造了一个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可能——回到过去。男主人公偶然发现自己能够穿越回到童年时,一次次去弥补曾经的遗憾或过错,换句话说他在用时间沉淀后的所拥有的理智,去填补多年之前一片空白的自己。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渴望的?

然而就像导演给出的答案,一切都如蝴蝶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人都渴望打破第四维度穿越时空,但却永远无法填补你所认为的空白。在平行宇宙里,永远无法,单纯从科幻意义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从而升华了整部电影的内涵。

其次,在剧作优秀的基础上,导演在技术手段上也费心不少,因为穿越本身就是当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化想法落实到画面上时,最怕的其实是繁杂。而《蝴蝶效应》则是尽可能的简化这个过程。

首先蝴蝶效应是硬设定软科幻,所以在画面上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视觉特效镜头。

男主通过读日记的方式穿越时空,而这个穿越的过程,画面上看到的是日记上的词语被拆分,加上CG,回到过去;当男主改变了童年历史,穿越至当下,那个原本旧的记忆画面如粒子分解般消逝,取而代之新的记忆画面,同样是闪回方式配合CG,用特效辅助服务于故事内容,这是《蝴蝶效应》的出彩高明之处。

而本片最大的一个优秀之处在于对结尾的处理——导演剪辑版中,男主人公穿越回到了母胎,用脐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之前相互照应,母亲在男主出生之前,流了两次产。或许在平行宇宙里,前两位哥哥也经历了和男主同样的生活,进而选择死亡。

一部电影评价高,首先是故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那《蝴蝶效应》所展现的意义不言而喻——过去无法填补,当你接受不了现在的自己从而企图改变过去,那迎接你的只有毁灭。其次作为两位导演的处女作,《蝴蝶效应》已经可以说相当成功了。

回答4:

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名“蝴蝶效应”,是因为蝴蝶效应原意是指南美的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北美的飓风,形容一件小事在层层积累后变成无法挽回的大事。本片《蝴蝶效应》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回到过去犯了一个微小的错误后情况一发不可收拾的故事。

本片之所以好看,在于故事的完整性。影片开头有多次跳跃的剧情,而这些剧情都在后文有了交代。电影一开始便是倾斜的镜头,突出了紧张感与不稳定性,影片结束也就是这段的重演,在一开始调足观众胃口后来一个首尾呼应,实在高明。

还有一点,电影的结局并不像其他的流水线大片一样是大团圆结局,而是一个悲剧,并且这个悲剧在电影中也有暗示,影片中男主母亲说男主有两个哥哥,不过都在临产时遭到意外,而影片结尾男主也是选择在自己临产时结束生命。

很多人在看该电影时还是有一个疑惑,即在男主越狱时给基督教徒展示的伤疤,很多人认为男主穿越后弄伤手掌,那么在入狱前就应该有伤疤,因此基督教徒不会震惊。而这里没有基督教知识的人很容易弄错。

男主穿越回小时候,把手掌击穿,留下了疤痕,基督教徒看到以后,以为男主是耶稣转世(耶稣受难时被击穿手掌)而帮助男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导演在构思剧情时的严谨与认真,这部电影,几乎是教科书般的时间穿越指导,几乎挑不出毛病,精彩的剧情加上严谨的故事,使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典。

回答5:

《蝴蝶效应》是2004年美国制作的一部科幻电影,影片上映后在全球都引起了轰动。影片剧情逻辑强大且宽广,节奏紧张给观众的观影体验不错。在国内,目前豆瓣评份也有8.7的高分,总体来说大家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不过个人觉得《蝴蝶效应》广受好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悬疑剧情,主要还在于所反应的人们总是追求完美,想要改编结局的执着。主角一次次改编命运轨迹,却每一次改动都无法获得完美,甚至越来越糟糕。最终他选择以扼杀自已的方式来结束这场面闹剧,这一结局非常值得引人深思。

人们总是后悔曾经做过的事情,在感情上想着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怎么样怎么样以此来发泄对现状的不满。但是真的回去过去,真的改变曾经的事情,就能得到完美结局吗?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给了答案。主角选择杀死自已时,观众想到他母亲曾经流产的两个or三个孩子,更是细极思恐。是不是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事,却最终都走向灭亡呢?以后会不会还有人会像主角执着改变过去呢?这些东西,太容易让人们思考出不同的意境来,所以会觉得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