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把《红楼梦》第五回解释一下?

2024-12-30 21:50: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本回与第一回一样,是全书中迷幻色彩最浓的章节,而梦境一旦与现实取得了对应的联系就不再是荒诞,而成为宿命的预言。本回中警幻用心何其苦也,及至最终将宝玉送到迷津,诸般招数尽付诸实施,依然难以启发,难以使其醒过来。那么究竟这梦是梦呢?还是现实是梦呢?可见人们对现实的梦入的太深,而对真正的梦却认识太浅,虚幻的是真还是存在的现实是真?想到此处就会明白“太虚幻境”之入门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个对联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意旨之一,是作者对生存的感慨。如果你把这虚幻的现实当作真的,那么真的反而会被你当作假的而放弃掉;如果你把虚无的现实当作有来追求,那么真正的有又会被你当作无二放弃掉,结论当然是“人生如梦”。一旦有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就会注定无路可以脱身,所以作者把昔日的“富贵场中、温柔乡里”的生活与当下的生活际遇相比较就感觉到“人生如梦”,而自己彼日的生活不过是“红楼梦一场”而已。这一回包含了作者极大的感慨,反映了作者无法抽身自拔的痛苦挣扎和由此带来的自责、忏悔,然而又有完全相反的自我迷恋与欣赏,这就是作者的美丽,痛苦的、血淋淋的美丽。一方面作者的艺术气质让作者对艺术的美极度迷恋,然而那个年代作者又很难以艺术立身,即便可以以艺术立身,也很难再有早年的岁月了,作者的气质与当下的生活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实需要人们“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当然是大多数的艺术家无能的地方,生存的第一需要与对艺术的迷恋就在此处将人撕裂,被撕裂的人怎么会不觉的“人生如梦”呢?然而二者之间的不能调和正是孕育、酝酿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的土壤,只是这样的作品固然感人,却是建立在创作这极度痛苦、分裂的基础之上,毕竟人的心灵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作者未尝不恨自己做不到“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是那又无意于最惨酷的自杀方式,我们在梵·高身上也看见了这一点,他们爱世界,然而他们更厌世界,爱之越深,厌之越切,这种撕裂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外化成某种形式,就是人世间最美的艺术作品。下面我们看原文中的细节。开篇承接上文先写了一段林黛玉与薛宝钗,文字不多,但是很细密,信息量不少。宝玉与黛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但是宝钗来了,三角故事登场了,“三角”这个词用在此处有些不妥,因为他们还很小,还很单纯,只是一些模糊的情绪流露。“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这一句话把二人的性格对比一下子就交待清了。林黛玉在后文中成天心里怄气,可谓“痴”之极者也。本回中第一次宝玉劝黛玉,这只是一个开始,后文中就变成天天劝了,每天都得承诺一次,然后才可以让黛玉勉强高兴半天。宝钗就不同了,来了不久,“小丫头子们”就开始喜欢她,与她一起玩乐。(本回中讲宝玉参加二府的家宴小集,都是些女眷参加,我们知道宝玉成天跟女孩子混在一起,这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增加他的缠绵心性。)宝玉先被秦氏引至一个房间,这个当是贾敬的房间,但是秦氏不便如此呀。又不可能是贾珍的房间,贾珍的房间里不会挂《燃藜图》,也不会有那样的对联。所以说,还是贾敬的房间,只是贾敬成天不在此住而已。宝玉的不肯是在说宝玉的心性与习惯,看都不能看一眼,厌恶之至,虽然厌恶,还要全然流露,更见其娇生惯养,毫无正经。在秦氏房间睡下时称心如意,还有“众奶母”先服侍睡好,再小心翼翼的离开(款款散了),然后留下四个丫头为伴。接下来的情节可谓是独创的离奇了,在中国的神话传统里,各种离奇的故事都有,但是此一个“布散相思”的说法仍然显得新颖别致,真是奇思妙想。“警幻”二字又是耐人琢磨,世人虽老迈而难识此“幻”字,宝玉年少又有何可怪之处?再看薄命司的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特别是下联,给人多少感慨?所谓薄命,美丽的毫无价值,可叹呀,可叹……当然曹雪芹把这些极聪明、极美丽的女子放在薄命司,不免有“美易逝,春易伤”之感叹。就这样宝玉随着警幻看了很多的册子,听了很多的音乐,宝玉很聪明,警幻也用尽了手段,尚且不知领悟,我凡夫俗子又能如何?世人痴迷已甚矣!后文中秦钟之临死留言,也不能略略警醒宝玉,故只能落得个“展眼乞丐人皆谤”的下场。后文中“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回文字,也可使人知道世人入于迷津何其深也,有几人可以迷途知返呢?警幻固为警醒幻觉而生,然而何为“幻”邪?何处是正途邪?警幻所警宝玉者,,一“情”字也,皮肉之淫也好,意淫也罢,皆生于情也。又警幻所警者,反反复复皆是女子,此亦是人生之一个困境,惜乎宝玉不懂,其实世间可警者何只有此?此种不无作者痛悔之笔。作者所悔者,“情乃幻也”,此情非但指儿女私情,而是不该太多情也,情害人……本回中有着众多的诗词,很有意思,是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又像是谶语,其中不乏感人之作,因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的命运都在里面了,像是天机一样的摆在那里,叫人感叹。当年王立平先生为电视连续剧作曲时,作到那首《分骨肉》时,哭倒在钢琴之上,此一例可以看出这一回中的诗词有多么的叫人感伤!举一例《终身误》来说,这个标题耐人寻味,表面写宝玉,事情上未必没有作者对自身的痛悔,其他诗词一样可以有很深刻的解读,读者自己完成好了。甄士隐一梦,未能觉悟,而宝玉的梦境层层翻新,也比能够觉悟,人生的悲剧之一在于痴情,在于情感的泛滥,虽然崇高,但是难改变其悲剧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