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因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长寿等。
刚学佛的人难免会有多少私心,希求得到财富等等果报而行于布施。
但应逐渐体会无相布施的境界,才能福德无漏无量。
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法教我们要“三轮体空”行于布施,即“无我、无人、无物”而布施,也即“无有能施的我,无有受施的对方,中间无有所施之财物”而布施。能如是布施者,其福德即为无漏福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若布施时,有我在布施,有对方在接受布施,有财物多少之计量,则得有漏人天福报。
我认为(请不要以此为参照):
食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以为布施。
布施是无得无授的。
所谓布施就是自己既不得任何感受、物质才叫布施。既自己不计量不思量得,也就没有给别人什么。这才能得因果,获财、慧、寿。
所有私心,所有所求而“布施”,还是一种“交易”。
为何说可得财、慧、寿呢?财、慧、寿都是著相,无所欲无所著自然就得财、慧、寿了。此“得”非彼“得”。
所谓得,均因弃而得。任何事、物、念都是两位一体的,没了其中一面,即得到了另一面。没了烦恼即有了快乐,没了烦恼也没了快乐。
您好:
如果认为这是自己能够做到、应该做的本份的事,或者以此作为对自己过去世(无量劫)造业的忏悔(到现在自己还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就不会产生私心。
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刚开始会觉得不自然,让的久了,就会成为很自然的行为,就像每天穿衣吃饭一样,都是应该做的事情,自然就没了公私的妄想。
从布施中学会放弃所贪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