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入乡随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随当地的风俗习惯,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就应该去,怎么做?
东北这边的结婚嫁娶都是有讲究的。首先女孩子如果嫁出去,必须是三天回门。
第二天不可以回了,三天回门的时候要起早呢,就应该上父母家,就是回自己的娘家买点礼物带回来,在父母家吃顿饭,聊一聊。太阳落山之前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家里。不能等到太阳落山。这是有讲究的。自己有家了,会把自己的家过得蒸蒸日上,会让父母看到你们幸福。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
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汉民族婚姻风俗。回门也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夫妇二人双双对对,参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这时的新郎见到岳父岳母,就应改口为爸爸、妈妈,为整个婚礼正式收尾,即让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满之意.岳家还要设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亲戚还要闹女婿.当然,此时的新女婿还是要献给岳父母”回门礼”、”回门钱”,并根据各地不同,带上不同的礼品.有的带一只公鸡,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带上些肉、鸡蛋、面等物,到了女方家,还要住几天方可返回.而更常见的还是奉橘子、苹果、香蕉、酒等,样式多不固定,但切忌回门礼为单,必须是双数,意为夫妻成双,合好百年,单数则不吉利.等过第一个春节,新郎还要偕妻子带礼品正月初二去给岳父岳母”拜新年”,长辈一般都设宴款待,并在返家时给新人赏钱。
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新娘回门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一般来说有两种比较普遍的回门时间。一是在婚礼后的三天内回门,即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算,三天内新婚夫妇会新娘娘家看望父母;还有一种回门风俗是在婚礼后一个月,新婚夫妇相伴回门。回门的时间其实都不是太固定,特别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我们注重的是让新娘娘家的亲人们,看到两人结婚后的状态是不是好,新娘有什么烦恼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诉说提问,这样对日后的婚姻生活也有很多的好处。
至于回门时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自己当地的风俗,到底是三天还是一个月,就自己选择啦!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们选择在婚礼后三天内回门,那么回门要用到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甚至可以在筹备婚礼时就把回门需要的物品准备好。毕竟婚礼之后还有很多琐事,三天之内还是很繁忙的。
各地风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