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身一般般,但是还算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说说值得看的几点。
第一是搞笑。这部电影笑点真是蛮多的(很多演员从长相就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囧),至少在我看的时候,整个厅集体笑出声超过五次。并且有些笑点挺贴合生活的,不低俗也不滥俗。
第二是真实。这里要先为包贝尔点个赞。不同于他在《港囧》中那种刻意夸张的搞笑,这次他做得很自然,很好地演绎了一个普通男屌丝的青春(终于不是男神和女神的“青春”了!)。那种暗恋时的单纯美好,偶尔的心跳害羞,春梦里的青涩悸动,平凡而真实,很多人应该能找到共鸣。另一方面的真实是电影的现实性。青春很美好,也很残酷。“金榜题名,你来娶我”,很励志也很美好。然而金榜不是你想着能上就能上的,等你来娶的人也坐上了别人的摩托车。当年的杠把子,现在也只是个世故的卖烧烤的,一瓶酒把过去都吹了;当年的女神,现在也只是别人的大肚婆,那个别人还是自己曾经的兄弟。时间把青春的轰轰烈烈磨得平平淡淡。
第三是青春。是的,这种朴实的青春打动了我,它的逝去更是打动我。当赵闪闪还活在他的青春里时,周围的人都没变,兄弟还是打游戏的兄弟,女神还是在等自己的女神。当他终于改变,才发现,原来什么都变了,有人混好了,有人离开了。当他看尽物是人非,历经现实的现实。他不再想要女神了,他想要的是他的青春。但是,青春可以怀念,可以写下来,可以拍出来,感觉也许能偶尔找回来,它本身确实无可避免地离我们远去了,最终会被定格,被雪藏。
"毁我良人,百身莫赎"-《诗经·黄鸟》
本片关照现实,是良心之作。中国当代许多电影一直苦恼难以写出好故事,好的故事一定不是坐在上流环境中能够硬编出来的,是自良心流淌出来的,这才能
引起共鸣,震撼心灵。也许有人认为此片不够搞笑或者说本可以更搞笑,一味追求搞笑固然能赢得一时掌声与票房,但是断送了作品走向深刻的可能才是更大的损
失。本片较好地坚持了思想性艺术性,在嬉笑怒骂之中,带给人的是含泪的苦笑。
片中几处看似插花的镜头,反映出作者对于整个故事喜剧走向悲剧原因的深刻思考。
一、李春霞被校园痞子蹂躏后,男主角去找李春霞吼,学校管理者拿个手电过来男主角训斥男主角,男主角对学校管理者吼“李春霞被。。你知道不!” ,学校管理者是漠然的。这个片段是不了了之的。
二、男主角父亲死于生产事故,其母哭闹,一个镜头是众人簇拥着县长漠然走过,在男主角父亲葬礼上,戏班子民间艺人唱“上等人,掌大权。。。”人间场景一瞥中无尽苍凉感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守之者之责也"—《论语》。有那么一些朝代,对于社会的管理,过度管理与缺乏管理并存,其恶果最终从两个方向都作用于全体公民。
本片快结尾时,女主角李春霞历经风尘眼神空洞地从旧地走过,不仅全无青春时的清纯感,而且像行尸走肉一般,对于所有胸中有正义感的人看到这一幕,真是比恐
怖片还恐怖片。本片最后作者用富有想象力的洁白的雪景与天真的童年收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语),假想在一片白茫茫中,每个人都得到了救
赎。
"毁我良人,百身莫赎!"-《诗经·黄鸟》,这是怎样凄婉又铿锵的控诉。木偶戏电影《镜花缘》中曾有个片段,海外两面国人人长着两张脸,唐朝旅行家唐敖找到了被拐卖到此地的侄女,想方设法要救她登船返回大唐,在上船前她忽然停住了改主意了,感慨地说“大唐可能永远回不去了”,她转出了另一张脸。
从本故事看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人生悲剧或者说社会没有保障一个人、两个人的幸福,而她、他们从身份上是普通人,实则就是这个社会没有保障每一个人的幸福。
国民看到这样的故事之后如果还是一副憋着劲看热闹的心态,真不知与鲁迅先生当年看到中国人能漠然围观日本侵略者杀中国人时候的中国观众有什么区别。“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