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血石按产地可分为:
1.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昌化镇.其血色鲜活挥厚.纯正无邪,但底微差。因产于我国南方而有“南血”之称。
2.巴林鸡血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其质地细腻滋润,透明度好,以冻底为主,不含砂钉,但血色浅薄娇嫩。因产于我国北方被称为“北血”。
二、按底的矿物成分、透明度和硬度等因素鸡血石可分为:
1.冻底鸡血石,石质地纫润清亮,透明度好,如胶冻一般。底子主要由迪开石和高岭石组成,颜色丰富,强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呈微透明一半透明状。硬度低,HM=2—3。
2.软底鸡血石.石质地较细腻.底子主要由迪开石和高岭石组成,且含右—定的明矾石。颜色丰富,蜡状光泽,呈微透明一不透明状。硬度微大,Hm=3—4。
3.刚底鸡血石,石质地较粗糙,具玉感,底子主要由迪开石、高岭行、明矾石组成,并含有一定的显品质石英。颜色丰富,蜡状光泽.呈微透明-不透明状。硬度较大,Hm=4—6。
4.硬底鸡血石,石质地较粗糙而干燥,底于主要由次生石英岩化凝灰岩或残余流纹岩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无光泽,不透明,无油性。硬度大,Hm=6-7,性脆。
三、据张德莉等人研究,鸡血石以底的颜色、透明度和血的特点可详细分为;
羊脂冻鸡血石,底子呈乳白色,微透明—半透明状,特别鲜嫩,如凝固的羊脂肪般,底上有鲜艳的鸡血红色,形成红、白相互辉映。
2.红冻鸡血石.底子呈红色,微透明—半透明状,底上均匀分布约15%的血,又称全红石。
3.瓜瓤红冻鸡血石,底子呈较浓的红色,色彩艳丽,并含一条条更红的红筋,石质细腻柔和,半透明的冻状。以红色均匀、纯正,红筋明显,透明度高者为上品。
4.芙蓉冻鸡血石.底子呈粉红色,石质温润柔和,呈微透明-半透明状,少绺裂,底与血混为一体,色彩均匀协调。底子与血反差小,色调不明快,无纹、无杂质者少见。
5.杨梅冻鸡血石,底子呈粉红-浅红色带紫色调,似熟透的杨梅。石质温润柔和,少绺裂,呈微透明—半透明状。
6.藕粉冻鸡血石,底子呈带黄绿色的浓粉色调,石质湿润柔和,呈微透明-半透明状,石性绵润,极少绍裂,易于雕刻,常见巴林鸡血石中。
7.黄冻鸡血石,底子呈鸡油黄色,石质温润柔和,坚而不脆,呈微透明一半透明状,石性绵润,极少绺裂,易于雕刻。若有纯正鲜艳的鸡血者,则构成极品,有“巴林田黄”之誉。
8.黑冻鸡血石,底子呈灰色,从灰色—黑灰色,可出现其他杂色。或纯净无理疵,或内有纹理,似牛角状,又名“牛角冻”。石质或温润柔和,坚而不脆;或性脆。石性或少绺裂或有开裂。若在灰底上呈有纯正鲜艳的鸡血红色,底色与血对比强烈时,则为天然佳品。
9.灰冻鸡血石,底子呈明亮浅灰色或瓦灰色,呈微透明-不透明状,有杂色或条纹,以色浅或白色条纹者多见。
10.朱砂底鸡血石,底子呈枣红色,底与血分不清,石质湿润,呈不透明-半透明状,坚硬不干燥,肌理隐现微细的闪光点。
11.石榴红鸡血石,底子呈黄红色或红中泛黄,似成熟石榴色,底色与血太相近,有合二为一之特点。石质不坚硬、不干燥、无条纹,美丽者可作为观赏石。
12.瓷白底鸡血石,底于呈象牙白色或瓷白色,与血对比明显。石质干燥,不透明,缺乏活力、灵气。
13.红花底鸡血石,底子呈红色或以红色为主,呈不透明-半透明状,石性脆,常见绺裂。底色与血太相近,有底子“吃血”现象。花纹美丽者可作为观赏石。
14.花生糕鸡血石,底子呈灰黄绿色,其上有黄、白色班块,即在黄色底子上含有白色的角砾,似花生糕。以底子上班块边缘整齐血色浓艳者为佳品。呈微透明-半透明状,为昌化石常见品种e
15.大红袍鸡血石,血含量大于70%,几乎全为血,且血呈鲜月的朱红色,品种可分为冻底鲜红血、软底鲜红血和冻底大红血。
16.刘关张鸡血石,底子呈黑、黄色或白色,无杂色。在黑、白底子配以鲜红的血色,三色相聚,各色比例相近,寓意“桃园三结义”,是鸡血石中的极品。
17.水草花鸡血石,底子多呈浅色,不透明-半透明状。白底黑花,在白色底上分市有黑色或灰色松枝状花纹,上有点滴状的血,品种少见。在,而底佳、水草鲜明、清晰、生动、血色鲜艳均匀者则又极品。
18.羊脑冻鸡血石,底子多呈浅粉色,上分布有不十分规则的白色半透明斑块,加上有钱红色或血色线条呈网纹状分布,似羊脑上的血管。石性温润,易于雕刻,无绺裂。
19.红帽子鸡血石,血含量大于30%,上部全为血,下为冻石如冻石头上戴一顶红帽子。
20.红云篇鸡血石,血如云如雾,散于各种底于上,形成形态各样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