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024-12-17 14:51:4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回答2:

是一部对人类精神现象进行透辟独到阐发的心理思想著作。据笔者的研究,《道德经》通篇都在揭示、阐发着一个基本的心理学观点――即精神节约论。所谓精神节约论就是:人应当以最小的精神付出获得最大的实际效果或行为效果。《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即是“治人事天,莫若啬”。那即是说,人们无论在个体活动中还是在群体活动中都要“啬”其精神。我以为,“精神节约论”是《道德经》最富逼真度的命题,是《道德经》的实质所在。《道德经》与儒家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即通过自身不断精神付出和体力消耗去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的方式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它主张通过节约、保持、修养自己的身心而获得最佳实际效果。它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就是建立在精神节约论基础上的。《道德经》的这一观点与西方19世纪著名哲学家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和阿芬那留斯的费力最小原则不谋而合,即人们希望用尽可能小的劳动,尽可能小的思维消费,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所要求的东西。

回答3:

道德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