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梭菌性肠炎(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
该病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有的可达40℃以上,患猪突然不爱吃食,精神沉郁,四肢无力,下痢,腹泻,病初排灰黄色便,后转变为红色糊状便,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病程1-3天。最后全身震颤,摇头,倒地死亡。
防治措施:
1.作好产房消毒。接生前母猪奶头要清洗和消毒。
2.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肌注射C型产气夹膜梭氢氧化铝菌苗5~10毫升。前两胎已注射过菌苗的母猪,第三胎只在产前半个月肌注C型产气夹膜梭氢氧化铝菌苗5毫升,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兔疫。也可注射仔猪红痢干粉菌苗。
3.仔猪出生后早期肌注抗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可获得充分保护。
4.经常发生本病的猪群,在仔猪未吃初乳前及以后三天内,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用量:预防8万单位/kg体重;治疗为10万单位/kg体重。
或在吃初乳前,立即以每头仔猪喂0.5g泻痢灵加8~10万单位青霉素与80~100mg链霉素调成糊状,抹入仔猪舌根部,然后自行哺乳,只给药一次。治疗时方剂同上,但每天二次,连服三天。
5.病猪立即隔离,病情严重的淘汰。
6.泻痢灵口服,同时加注青霉素(10万单位/kg体重)或与链霉素并用。
7.口服白头翁汤:白头翁、瞿麦、黄连、黄芩、地榆、诃子、白术、苍术各20g、甘草10g、10头仔猪服用2次,连服3剂。
二、猪血痢(猪痢疾、黑痢、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猪密螺旋体痢疾)
(一)综述
俗称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革兰氏阳性菌。特征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传入,不容易清除,康复猪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达70天以上,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发育,增加饲料消耗。
仅感染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7~12周龄猪多发,也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径,苍蝇带菌4小时,小鼠带菌100天以上,大鼠带菌2天,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和传播者。
(二)临症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8天,长的可达2~3个月。起初暴发本病时,常成急性,后逐渐缓和変为亚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无症状,突然死亡。大多表现废食,不同程度的腹泻,开始时呈黄灰色软便,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带血或血块。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膜、血块及脓性分泌物,其味腥臭。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往往在抽搐状态下死亡,病程12~24小时。
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中期。病初排软便或稀粪、继则含有大量半透明的呈胶冻状的粘液,多数含有血液和血块,咖啡色或黑红色的脱落粘膜组织碎片。同时食欲减退,口渴,腹痛。病程5~7天,有的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慢性型:多见于流行中后期。下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下痢时粪便含有黑红血液和粘液(如油脂状)。食欲正常或稍减。猪体生长迟滞、贫血、消瘦。
(三) 病理
主要是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充血、水肿。
肠腔内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粘膜形成麸皮样或豆渣样的黄色和灰色纤维素假膜,易剥离。
(四) 防治
1.每kg体重0.5%痢菌净溶液0.5ml或2~5mg,肌注。一般仔猪5ml,克郎猪10ml,育肥猪20ml,每天2次,连注2~3天。治愈率近100%,为首选药物。
2.每kg体重口服痢菌净5mg,日2次,连用3日为一疗程。或奶猪灌服0.5%痢菌净溶液,每kg体重0.25ml,每天一次。或每kg干饲料内加入“血痢净”(内主含痢菌净)1g,连喂30天。可有效消除体内的蛇形螺旋体病源菌。
3.此外,庆大霉素(每kg体重每天2000IU,肌注,一日2次,连用5天)、二甲硝基嘧啶、硫酸新霉素、林肯霉素、痢特灵、四环素、泰乐菌素、环丙等都有一定疗效。由于此病易复发,必需坚持疗程,同时要与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
4.用白矾1g、白头翁15g、石榴皮10g,此为25~35kg重的日用剂量(先将白头翁、石榴皮水煎出味,将药液滤出再加入白矾使之溶解),分2次拌入少量饲料中喂给。每日一剂,连服3~5天。预防量减半,每天1次,连服三天。
5.对发病群同栏无症状的可疑病猪可用预防药物:①硫酸新霉素:用量按每kg体重每天0.1g;②三甲氧苄氨嘧啶(TMP):用量按每kg体重每天0.02g;然后将上述两种药物压碎混入料内喂给,5天为一疗程,共用两个疗程。
你要注意这两种病的区别!
链霉素 效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