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察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据点。在南北近四千米的“羽蛇”城里,神庙,宫殿、街道、祭坛、广场等都建筑得井井有条,这表明,当时的玛雅人有着良好的社会组织。公元987年,托尔特克族占据了这座城市,作为他们的首都,玛雅文明受到了冲击。在公元11~12世纪期间,奇琴伊察处于鼎盛时期。托尔特克族人建筑了非凡的石殿、柱廊和府第,把玛雅文明和托尔特克文明交织在一起。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广场四周排列着的1000根近23米高的圆柱,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附近是圆柱支撑的厅堂、下陷的庭院、有列柱的游廊和金字塔形的神庙。大约在1224年,奇琴伊祭的玛雅勇士们赶跑了托尔特克人,重新占据了该城。这里成为统治者托比辛·昆沙柯多新的首府。“昆沙柯多”在托尔特克语中为“羽蛇神”,玛雅语中称之为“古古柯”。俯视全城的金字塔庙就是为他建造的。奇琴伊察作为权力中心的时期并不长,在遭到尤卡坦半岛上另一强大的部落——玛雅藩的进攻后不久,大约在1224年,奇琴伊察地区就被遗弃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奇琴伊察的大片遗迹,既不全属于玛雅风格,也不纯粹是托尔特克风格,而是糅合了两种文化思想模式的错综复杂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