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你的人生阅历?

2025-01-27 13:42: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拼搏。知识已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财富、地位与能力的象征。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

一个人对于知识的运用,对于世事的洞察理解,除了个人的智慧思维之外,还与他对人生的经验与阅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是要人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知识处理各种事情。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所以,每个人不仅应该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的经验,并从中取得借鉴,避免走岔道、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生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堂。我们要善于在这所大学堂里好好学习,参与体会,阅读经验与阅历这部无字大书,体悟世事成败之理。读“无字之书”,是大文豪鲁迅的主张。往往只有“有心人”才能读懂无字书,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珍宝”。

丰富的阅历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社会阅历是通过长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经验得来的,它需要人们在社会中摸索,在生活中感悟。通过长时期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社会经验。

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因为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常常能够总结出自己个性中的优点和弱点,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社会阅历不丰富的人往往不能看清事物的关键所在以及事物的变化趋势。人们年轻时常容易感情冲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变得从容,体现出一种涵养,这正是社会阅历由浅薄变为丰富的一种结果。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经验一般较少,阅历也不广,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注意书本知识,也要注重生活、社会中的知识积累。

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实践获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的历史学家张舜微对“无字书”的重要性也是深有体会。他早年读《说文》时,其中有句“秋种厚埋,故谓之麦”。开始时,他并不怎么理解此句,现在很多人也不大知道麦子之何谓麦子。后来,当他亲眼看到秋冬之季种麦,都是先用锄深深地把土挖出,然后将种子放下,再盖上厚厚的土。人称“挖麦子”,这种挖麦子与其他的谷类种植方法不太相同。

通过这件事,张舜微算体味到书中所谓“厚埋”的真正含义了。就是这一番阅历之后,才明白了一层事理,因而对古今世事又多了一些认识,多了一层理解。

著名画家徐悲鸿在一生之中画了上千匹马,出自于他笔下的奔马令人赞叹不绝。他画的奔马丰阔而不臃肿,刚劲而不婿,稳而不坠,奔而不飘。特别是那幅四蹄腾空,马尾舒展,长鬃飘飘,充分表现出了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精神的《奔马图》。

他为了把马画好,在留学法国时,就整天在巴黎博物馆里进行素描练习,并常以面包充饥,这一切都是为了准确把握马的造型。并且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碰见了好马,他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细心观察。

这也难怪当有人在向他投师学画之时他会深有感触地说道:“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画马必须以马为师。”

读“无字之书”,最好在缤纷的“社会大学”中读,惟有如此,才能读得通透。

凡是读过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的人都会知道,这位大文豪只读过几个月的书,他把投身于“社会”认为是在上“大学”。

这个苦难的学徒工在“社会大学”里做过厨工,卖过苦力,遍尝了沙俄黑暗统治的辛酸。不过,他在流浪飘泊之中读了很多“无字”的“活书”,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高尔基在社会的底层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祖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也增强了他对俄罗斯社会的浓厚感情。他从伏尔加河码头的搬运工们那儿学到了劳动的习惯。从流放的政治犯那儿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从面包师那儿学到的则是可贵的人生哲学。

高尔基曾这样说道:“这个警察比我的那些教师们更透彻、更明白地为我讲了当时的国家机构。”

从“社会大学”中读“无字书”所获得的一切,为他日后创作的“有字之书”提供了无限的源泉。在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之中均有体现。

像高尔基这样在“社会大学”的“无字之书”中获益匪浅的成功者还有许多。

托尔斯泰在基辅公路上散步时,每当他遇到熟识或者不熟识的农民,就主动与他们进行攀谈,并时时在小本子上记下些什么,因此,托尔斯泰就把这条公路称作他的“大学”。

达尔文对在剑桥大学所学的专业“神学”毫无兴趣。于是,他除了听生物课以外,就参加科学考察的活动,向社会上的教师、农夫、工人学习。

达尔文说:“我认为,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得来的。”

虽然,达尔文同时上了两所大学,但是,“社会大学”给他的知识要比剑桥大学给他的知识多。

你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就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入调查及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可以帮你纠正“有字之书”之中的错误,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且能学以致用赐予你新的知识。

能读懂“无字之书”者不简单,正因为“无字”,所以不为人注意,甚至是明摆着,人们也因为司空见惯了,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知识。所以,读“无字之书”,必须别具慧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科学上的发明,艺术上的创造,科学真理的发现,往往是由于“有心人”受到实际生活中某些事例的启示,引发了某些联想,进而对其进行深入的钻研,最后才得以揭开奥秘。

譬如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就曾经从石狮子的雄健体态中受到了启发,继而琢磨后,提炼出了舞台上既矫健而又英武的身段;他从香烟的袅袅飘动中,产生艺术的联想,并演化出了妩媚的舞姿。

只有那些有心人,才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在平凡之中见其奇特之处,并对其加以捕捉,触类旁通,窥知奥秘。

那些不愿意付出心血,对生活漫不经心的人,是绝不可能从“无字之书”中获取知识的。

读“有字之书”必须上正规大学,而读“无字之书”则要进“社会大学”。

如果正规大学是一片湖泊,那么“社会大学”就是大海,永远没有毕业之时。

善读书,而不惟书,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进行结合,这是获取更多精神财富成就大事的一条准则。

我们必须知道,平时积累了学识与经验,在危急关头我们就有一个最有力的支持者。一个建筑师,平时他只须拿出一半的学识,就足以应付一般的工作,但到了重要关头时,就非搬出他所有的技巧、学识与经验全力以赴地应付不可,那时,他所有的资本才会一显真相。

又如一个商人,平时他尽可不显身手,随意经营,但绝不能永远就此下去,他必须在经营生意的同时,为自己的将来练就更大的本领,以便在日后的生意场上遇到不利之事时搬出来应付。同样地,一个青年初入社会时,也必须作一番应有的准备,在事业初创时,也许只需一部分学识便足以应付,但当你的事业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得把所有的学识和经验都搬出来应用了。

逐步积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就事业的资本,你要储存这些力量,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做。这样累积起来的能量,就是无价之宝,所以你务必趁年轻时,把握岁月艰苦学习,否则你将来的“收成”一定十分悲观。

无论你此时的状况如何,千万不要忘记力求上进,你不能将生命中的每一天、一时、一刻随意消耗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的学识、经验、思想绝不能停止进步,如果你确实努力去做了,那么即使到了经济失败、命运不好、工作受阻时,你还能发挥蕴藏在你体内的力量,以求得改变并过上好日子。有了真才实学,就不怕命运险恶不幸、阻挠重重,你无须有大笔财富,世人仍然看重你;经验、阅历是身体内蕴藏的财富,是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最大资本。

我们还要注意,不少时候,我们还得必须经历一些人生的苦难。面对苦难,我们不须惊惧,不须一味的感伤!其实,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巨额意外之财。

牛顿是格雷哈姆附近一个地产商的儿子,拉普拉斯则是汉弗勒尔附近的波蒙特奥奇一位贫穷的农民的儿子。尽管在他们的早年生活中有如此不利的困境,这些杰出人物通过发挥他们的天赋,最终取得了坚实和永久的声誉,这是人世间任何财富也无法买到的名声。

事实上,拥有财富被证明是比低贱的出身条件对人生的成长起更大的阻碍作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拉格朗日的父亲在都灵担任战时财务主管,然而他父亲的多次投机活动把家产全部赔光了。他的家庭重回贫穷的深渊。功成名就以后,拉格朗日还习惯于把他的功名和幸福归功于当初的苦难生活条件对他的磨练。“如果当初一开始我就富裕的话”,他说,“我就很可能成不了数学家了。”许多人凭借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充满活力的奋斗,把自己从最低微的辛劳的社会底层,上升到对社会发挥作用和影响力的杰出地位。

那些最伟大人物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成就辉煌的。苦难不只磨练出了人的机智和勇敢,留给了人们处理日后灾难的经验,而且还锤炼出了忍耐、坚毅的心理性格。若没有困难,人们也许疏于行动。英雄也因突然降临的灾难而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在某种情况下,天才,如同生铁需要隧石敲打一样,也需要突然而激烈的苦难才能使一些性格成长、成熟。真正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人生、事业途中,面对挫折与磨难,总会百折不回,直到抵达胜利的彼岸。而在耽于逸乐的环境中,这些性格却易于枯萎和凋谢。因此,在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之中,也要记得苦难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这样,若有什么苦难来临,自己首先在心理上能够坦然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