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积不宜太宽笋壳鱼喜聚集成群,而离开群体搞“单干”的极少。其集群主要分布于池边或池边附近及饵料台和饵料台附近,池中间很少见到有笋壳鱼栖息。根据笋壳鱼的集群行为及其分布特点,放养笋壳 2鱼的鱼池面积不宜过大,每口池400~500 m即可,而且鱼池以长方形为好。同时饵料台的设置以沿池边四周布局为好,而在池中央就没有必要设置饵料台了。这样,投饵和观察摄食情况都很方便。2. 运种不宜盲目笋壳鱼的鳞片构造特殊,它呈锯齿状,顺摸光滑而倒摸刺手。正是这种特殊构造的锯齿鳞片,在苗种运输过程中互相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运输鱼种时切记不宜盲目。2010年内,先后从广东等地引进多批笋壳鱼,引进总数近100万尾,其中,规格分别有2.5cm以内、3~5cm、 5~10cm、30~150g/尾、150g/尾以上等。在这些规格中,最好运输的是2.5cm以内规格的和30g/尾以上规格的;最难运输的是3~5cm规格;5~10cm规格的次之。从以上笋壳鱼长途运输的经验说明,适宜长途运输的规格要么小要么大,而不大不小规格的则运输损伤大。这是因为2.5cm以下的小规格笋壳鱼,其鳞片尚未发育成熟,锯齿鳞片光滑还没有防御功能,运输时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摩擦及受伤。规格30g/尾以上笋壳鱼,虽然鳞片完全成熟,但其结构紧密质坚,运输时鱼体间虽产生摩擦,但其耐摩擦力强损伤度极小。而介于上述两种规格之间尤其是3~5cm规格的笋壳鱼,因其锯齿鳞片刚成熟和鳞片结构稀疏,耐摩擦能力很弱,运输时极易受伤致死。因此,根据笋壳鱼锯齿状鳞片特点,选择适宜运输规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