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是明朝的。
郑和,原名马和,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 )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的奉命出使,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
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与此同时,郑和又从崇扬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着手,力图使有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
这样,对于平衡各国之间的关系,缓解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而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郑和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郑和的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即有体现。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先后指挥了消灭海盗陈祖义、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以及生擒苏门答腊的苏干剌的战争。三次战役中,他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战术,全部取得了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明朝
明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