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过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从现有的遗迹上来看,细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青铜器文化遗址和铁器文化遗址等全部遍布黄河流域,可以说,从1万年前开始,黄河流域就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不过,三国时期开始,我国就成为了航海强国,当时南方地区的东吴与很多国家都存在海上贸易的往来。这也是南方经济第一次蓬勃发展时期。
到了隋朝时期随着大运河的挖掘南方经济又一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受政治局面的影响渐渐开始超过北方,这种局面到了明清时期得到啦进一步的巩固。
一、中国古代南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唐朝之前,北方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1)夏商周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有了完整的系统及其制度。此时北方经济状况领先于南方。
从农业上来说,这个时候的生产工具还比较落后,一般是木器,石器,青铜。虽然出现了水利灌溉系统,但不够系统。不过此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脱离了过去简单粗放的阶段,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到了西周时期,粮食种类十分丰富。
在畜牧业上,夏朝设立有专门的奴隶进行放牧,殷商时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大量饲养马,牛,羊以及蚕。到了周朝,缫丝技术发展成熟,牛羊饲养规模化,政府畜牧业发达。
这三个朝代的手工业主要以青铜器制造为主,到了殷商时期,陶瓷业,玉器,木器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周朝在车辆制造方面有了很大。
商业的发展主要发生在西周时期,此时商业由政府经营,贝壳充当这一时期的货币,政府设有专门处理商业纠纷的官吏以及固定的交易场所,政府对于市场管控极其严格。
(2)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得到好转。北方依然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此时由于运河的开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农业上,铁质工具和耕牛相互结合,这种耕作方式对于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工具的变革,人民可以生产的耕地面积大大扩大,农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的实施更是完善了灌溉系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凿运河,是沿岸的很多土地成为了可以耕作的良田。比如说李冰修建水渠,成功灌溉成都平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这时手工业已经有了详细的分工,还形成了高水平的矿产开采技术,矿产资源的发展催生了冶铁技术。产盐业的发展催生了盐商,纺织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大大发展,很多地区专门生产纺织品。私人手工业得到发展,出现了私人手工业主。
这时期商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路交通的发展,业促进了沿岸新型城市的诞生,金属货币在此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流通。
(3)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由于这两个时期的政治中心都集中于北方,最南方经济,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不过江南地区在东汉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秦朝时期为促进经济发展,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登记,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化。为了促进全国经济的整体性发展,进行过大型的农民迁徙运动,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带来了广泛的劳动力。同时,秦始皇二十六年,曾经将全国12万户富豪之家迁到咸阳,在政治上打击富豪,但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咸阳商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度量衡,让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标准。
西汉时期,在承接秦朝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整个经济中心由于监督洛阳逐渐东移,东部经济势力崛起。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方经济差异缩小。
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农业衰落,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减缓。此时货币的流通受到阻碍,出现很多实物交换的现象,到了魏晋时期,货币甚至只在洛阳和长江流域流通。
这一段时期北方经济一直处于混乱阶段,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社会经济才逐渐好转,不过由于币制混乱的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阻碍,南方经济在此时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草市”。
(5)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发展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这一段时间出现了大型的商业城市和商业中心。
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手工业也取得很大程度的发展,唐代后期,雇佣劳动关系得到发展。此时,由官府统一管理的官营手工业规模极大,技术水平高。城市的商业性职能逐渐增强。这一时期“夜市”出现,“坊”“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唐代后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货币存储汇兑业务“柜坊”和“飞钱”。
(6)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持续难移,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体制,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作物产量有了很强大的增加,由于北方遭受战争的影响,经济凋敝,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用大幅超过北方。
这时出现了各种集市,边境贸易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中有多种生产关系并存。
(7)到了明清时期,自然经济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繁荣。
此时,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出现了很多繁荣的大中型商业市镇,乡村中,也出现了定期集市。白银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合法化的货币,广泛流通。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变革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首先是东晋南朝时期:
南北方经济发展区域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在经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后,受经济开发政策的影响,经济产生了大幅度的发展。
(2)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中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全国的经济都有着极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成为全国的重要粮食产地。
安史之乱时期,北方经济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遭到严重破坏,更是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异。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发,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南方经济日益发达,人口数量也渐渐超过北方。
(3)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此时北方地区仍然处于战乱频发时期。而南方则可以在相对安定的条件发展经济。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再次的巩固和发展。
总结:
南北方经济差异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要求,这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条件。经济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存在密切的关系。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在两宋时期完成,当时的南方经济已经完全超过了北方。
在唐朝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受政治局面的影响渐渐开始超过北方,这种局面到了明清时期得到啦进一步的巩固。
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受政治局面的影响渐渐开始超过北方,这种局面到了明清时期得到啦进一步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