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览过庐山后写了什么诗?

2025-01-04 00:27: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文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庐山烟雨浙江潮》宋代:苏轼

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白话文释义: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3,《登庐山》宋代:苏轼

原文: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白话文释义:在庐山中读书,并做这里的郡长官。山峰好像在云端一样,伴着虚无缥缈的亭台,红色的荷花即将凋零,白色的大鸟时时飞过。还在想着如果隐居在这里多好的时候,乱石掉落到水流里惊起波澜。

4,《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宋代:苏轼

原文: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卢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白话文释义:石耳峰的山顶上山路好像接入到天空一样,梵音堂那里每晚月亮照耀着好像到泉水中去,这是我此生第一次来庐山,喝到庐山的泉水,来日我要再去雪窦山听禅。我衣袖里的禅书虽然还没有拿出来但梦中已经先去那里了。何人还记得嵇康因曾作过中散大夫呢,他已像闲云野鹤一样雄伟地飞翔在天空。

5,《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宋代:苏轼

原文: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白话文释义: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回答2: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回答3:

1.初入庐山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2.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3.过庐山下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4.题西林寺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过圆通诗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释义):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赏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回答4: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回答5: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入庐山三首》

作者: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过庐山下 》

作者: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苏东坡一生至少游览过两次庐山,一次在熙宁八年(1075),一次在元丰七年(1084).后一次游览,给苏东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