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女人结婚后就不能回娘家过年?

2024-11-03 23:11: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没有这样的规矩!!为什么不让 你回?谁不是父母养育,父母把自己养育大,结果孝敬的却是别人的父母,难道过年还不能让人团聚?再说,现在的女人都是独立的,不是过去,要靠婆家养着,所以,你回自己家是自己的权利,不能听你公公的!!过年轮流过!我就打算这样!

回答2:

这个规矩是有的,就是说,年三十女方是要在夫家过的,如果回了娘家,是会死公公的(话说我家有次忙没回去,我爷爷也没死……)

这个是老话了,年纪大的人,对这个风俗看的比较重,尤其是事关生死嘛,应该要理解一下。至于女方这边,一般讲究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到年后是不许回家的,除非娘家出了大事,否则回家就是被休了,不是好兆头。

就这么一点点弄下来,就变了样了……唉

就我个人来考虑的话,比较好的这种办法就是像你所说的这样,但是说实在的,这样两边可能都不太高兴。所以你可以劝解一下,比如让你丈夫帮忙说说。毕竟都是娘生爹养的孩子,那边不去都不算合适。尽量晓之以情,别用理,年纪大的人不讲理……(我儿子卖了我爹的砚台,我爹打我,你觉得这个讲理吗?)

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尝试下别的办法,比如说将一年的假期攒下来多休息一阵子,或者年前先回次娘家这种。

比较时髦的方式就是网络视频啦……(这也是无奈之举,飞机票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总之,一句话,千般万般的不是,没有长辈的不是。做晚辈的受气这话不假,可想想他们人生中还能有多少这样的日子?就什么气也都消了。

尽孝不是空讲的,也不是只对自己父母长辈讲的。既然你和你丈夫结婚了,就证明你爱他,既然爱他,那就要接受他的一切。当然,他也是,所以说,有了矛盾和问题,对他是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刑的(大乐)

就这样,希望你能尽早解决这个问题,开开心心的去迎接以后的春节。

回答3:

口门禁忌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河南一带,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浙江等地,旧时忌新妇在冬至节回门。否则以为将克死其夫家家长。俗谚云:“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江苏也有此俗。不过,理由不同,谓如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因之而衰落。
陕北一带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河南也有此俗,不过,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联系的。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门时日的禁忌,是要让新妇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县一带,新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彝族新妇回门时忌在路上与新郎交谈,两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样。这与其不落夫家习俗有关。汉族回门时小两口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民间有“回娘家”的小调流行。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妇,受迷信思想影响,直到一百二十天(四个月)后才能归宁,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谓“破娘家”的,这样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轿,出嫁时由男家接女出门,女穿破衣,扮作讨饭模样,在庙宇中换装上轿,谓之“借嫁”,女家父母亲属必须避匿,一切由夫家照应。婚后一百二十天,才可归宁。否则,娘家定会破败或遭受不幸。还有所谓命犯“离窠”(夫妻离散)及“回头禄”(遭天火)的,都要在四个月后,甚至三年后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河南一些地区有几日去的住几天的习俗。俗语云:“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就是说初八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这样,最多的时日是住个对月。如果是按这样住的,对男、女两家都是吉利的,否则便不好。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闺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虑。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习俗的约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么,他们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汉族和满族中都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满族准许姑爷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许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爷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但是,同是在汉族,也有许多地方是不忌讳新婚夫妇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俗还会并存于同一县境之内,例如在河南林县这两种风俗就同时存在。
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鄂伦春族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禁忌刷锅。否则,娘家的财运会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县也有类似的禁忌。当地民间忌讳出门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说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还忌讳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说是:“恐怕日后割断娘家的关系,咬断路。”总之是生尽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动用或者拿走娘家的东西,如果出嫁后再拿娘家的东西,并且因此而发生了口角、争执,那势必会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的,但是,严加防范毕竟不是好办法,怎么才能让她自觉地不拿呢?于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语来吓唬她,以警戒之。
新妇归宁,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一一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都倒给婆家人听。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会引起事端,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这在新妇处理男女两家关系方面也确实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回答4:

1.古老规矩认为: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说腊月28,有说29或30)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嫁出去的女儿沷出去的水)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
这个规矩以前特别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现在的人们虽然淡化了鬼神观念,但为图一年的和顺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就是这样一个个的风俗、传统、甚至陋习,合起来组成了--------年!!!
2.禁忌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新妇归宁,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一一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都倒给婆家人听。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会引起事端,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

3.赞同有这样的规矩呢,说出嫁的闺女回家过年要断子绝孙,你家有弟弟,你不在意不代表你爸妈不在意,现在没事,万一以后真有事你后悔都来不及,我妈第一年结婚过小年回家,走到村口让我姥爷赶回去了,还不是过年呢。不过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不怕,不过我家里都挺讲究的。
我是中国人,我懂中国理!
现在的很多年青人不学无术(对古之礼)无意识间就会在别人的头上撒下一片乌云!若连古规道理都不尊重了,年还用去过么?年本身就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
无知就是快乐,但过年图的就是个什么都吉利!就算老人真的无后,回去了不就是指着娘家人骂人绝后么?请问于心何忍?
言尽于此,何去何从,自己把握!

回答5:

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规矩~

我大致给统计一下,目前有这么几种回家过年形式:

1、各回各家型:身边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年纪大,平时工作忙没时间,趁着假期回家探望老母亲~双方老人都不寂寞~~~

2、初一婆婆家初二回娘家:春节假期两边跑,夫妻俩一起奔波~~忙碌的正月!

3、一家一年不打架:今年上婆婆家,明年回娘家,约定好了不打架的做法~

4、欢欢喜喜过大年型: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己家,合家欢喜过大年!

快过年了,我提到的问题,是新婚夫妇最容易面临的愁事。

个人比较倾向于第四种方案,父母刚刚退休还年轻,趁着过年出门旅旅游,溜达溜达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当然,在同城的父母也可以选择一起过年,俺二哥就是采用此法多年!

但是,小两口选择第四条的时候,也要注意看双方的父母性格,败让自己的老公老婆难做!

自家都有自己难念的经

选择自己的方式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