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国内发展现状和国外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求比较详细的解说。谢谢

2025-02-06 10:52: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是流程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爷爷跟孙子的合作
作者:程晓华
2013-10-21 发表于《企业观察报》
不断地有朋友跟我抱怨,说与某某企业做生意,没法做,因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呆滞库存客户从来不负责。你去找客户清理,客户会说:“你还要不要跟我们公司做生意了?你做为供应商,已经从我们这里赚钱了,这点死库存你不会自己消化?”
这种事情在国内企业的供应链圈子里面很多,甚至司空见惯,也正因为这样,国内企业的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是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契约精神,没有“倒逼”机制。
那么,什么是供应链的倒逼机制呢?
通俗讲,就是供应商通过与客户清理产生呆滞库存的责任,从而逼迫客户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然后大家都受益。
目前国内企业的需求与供应链状态大概是这样的:客户高高在上,供应商唯命是从,两者在利益链上的存在地位差别。所以客户犯了错误,都是供应商埋单。这就好比人们常说的爷爷与孙子的关系:爷爷打孙子天经地义,孙子要求爷爷则大逆不道,供应商在这种心理对抗中敢怒不敢言。
而实际情况是,爷爷也会犯错。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在契约精神下严格遵守协作流程,谁的问题谁负责。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告诉我们:你有客户,你的客户也有客户;你有供应商,你的供应商也有供应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链条,大家同处其中,相互依存,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维系这种关系的根本是是契约和流程。契约可能是流程的一部分,流程也可能体现在契约里面。
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客户对供应商的呆滞库存不负责,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供应链上的契约关系,更为严重地是,这种行为直接形成了事实上的恶性循环:客户对供应商越不负责任,供应商的配合度就会越低,客户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也就越差,从而对自己的客户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慢,最终结果导致整个链条上产生更多呆滞库存。
但如果大家都严格地遵循契约,一旦产生呆滞库存,那么供应商就可以倒逼着客户去清理呆滞责任,客户方面就可能反省并提高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至少客户可以通过加强跟供应商的协同与合作,理顺流程,以共同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及出货的反应速度。
遗憾的是,在实际情况中,所谓的大客户都在想方设法压榨供应商,自己还不懂什么叫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就逼着供应商去做,而自己玩什么“零库存”,一旦产生了呆滞库存(一定会产生的,零库存几乎很难做到)都是供应商自己吃掉,甚至连PO(订单)采购的物料都可以不负责任,这其实是在自毁长城。
一个社会需要民主与法制,供应链管理同样需要这两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