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一定要快
2024-12-03 21:16: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睿智聪明,善用兵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以睿智知名,“少机警,有权数”,他不仅取得了公认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钻研武学,身手了得,“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关东军讨伐董卓,袁绍为盟主,曹操对战争态势的分析,无疑是很专业的,但袁绍不听。董卓劫持汉献帝西逃,真正拿出自己的血本,真刀真枪与董卓拼命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的勇于勤王,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后来汉献帝身边的董昭等人,首先联络曹操迎护救驾,这应该是一个原因。

军事成就

1、统一北方

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稳定二北

曹操继承汉制稳定西域长史府,这就避免如司马懿破坏辽东民族结构的事情发生,为隋唐西域都护的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答2: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回答3:

初中、高中的教材,对曹操、司马昭、隋炀帝、完颜亮这些人都评价都不高,和史事对比起来严重失实。教材喜欢搞“一锤子买卖”,隋炀帝旷世暴君,曹操奸诈、凶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完颜亮穷兵黩武等等。
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也有其狡诈、多疑、多杀的一面,但是纵观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这500多年的历史,曹操完全可以看成是“上启光武,下至唐宗”。毕竟刘秀是重新统一了中国的开国帝王,其政治和军事能力都很强的,曹操和他比估计稍微低一点点。杨坚也统一了中国,而且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非常短但却很重要的王朝。不过,曹操和杨坚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杨坚是一个隐晦的人,个人才艺不高,不喜欢读书,打仗也不行。好在他手上有很多好牌,像高炯这些人,都是全才。依靠臣子治国而已。
所以曹操是光武帝之后到李世民之前500多年,中国最优秀的历史人物,或许期间出现过孝文帝、宋武帝这样的人,但也仅仅能和曹操比比而已。

给你写篇文章 尽量保持在初中水平 标题叫 为曹操正名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记得张松和曹操的那段对话,张松道:昔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曹操丞相真是天下无敌。”
张松说的一气呵成,气若长虹,气的曹操胡子都歪了。但是细细琢磨,大多与史事不符。皆出于小说家笔下,不足为信。
其实,曹操原本不是这样的。
西晋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称曹操“建元功于九有,故举世之所推”。 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称赞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当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德代”。此评价可谓甚高。
曹操形象的根本性的转变出现在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就提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曹操的形象在广大百姓的心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
元代民间艺人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对于曹操的丑化,则更加说明曹操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被大大贬低。罗贯中最后来了个集大成,《三国演义》彻底为曹操定了性。
曹操固然也有他奸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雄的一面。
曹操自出道以来,政治上,采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法,在名义上取得了发号施令的先机。此后又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改革弊政;军事上,先后平定二袁、二张、吕布、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统一了长江、秦岭以北的广大中国地区;文学上,曹操是汉末著名诗人,是“三曹”和“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在史诗性题材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像刘备、孙权之流又何尝不是置民众之生死于不顾?被后世尊为正统的刘备,不也是曾经“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吗(互吃人肉的意思)。
孙氏父子三人,为了达到其逐鹿天下的目标,不也四处征讨,杀人无数吗?袁术、袁绍、刘焉之流,又哪里让人民享受什么好日子,但唯独曹操为千夫所指,岂不怪哉?
曹操曾经写出诸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来表达他对乱世的忧心和对民众苦难的悲悯,这不正说明他对于太平生活的一种渴望吗?
曹操戎马一生,纵横天下,不辞辛劳,为中国的统一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赤壁一战,孙权、刘备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联手抗击中央政府,依靠运气(东南方)和侥幸(曹操骄傲等原因)维持住了半壁江山。这是保小家舍大家,为一己之私而放弃万民幸福的一种做法,委实不可取。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而在这样一个改朝换代已经毫无悬念的局面之下,曹操终其一生,虽三分天下有其二,却始终保留了他汉臣的名分,如此气魄,岂是奸臣二字所能涵盖的呢?
愚直之言,各位不要介怀。

回答4:

有才华`好招纳能人`奸猾`好色```

曹操的才华`想必不用说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第48回)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于赤壁即兴作诗```

(第22回)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
可见曹操很欣赏陈琳`唯才适用`后陈琳被拜为丞相门下督```

曹操从小就表现出滑头之相`曾以诈颠蒙骗其叔父```
(第4回)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曹操的"奸"就从杀吕伯奢一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开始```

曹操的好色表现在邹氏`甄氏```

回答5: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汉末割据局面形成后,曹操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政策,渐次统一了北方,为结束汉末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