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s管理内容是什么

2024-12-14 05:27: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具体内容:

1、整理:增加工作区域;物流顺畅,防止误用等。

2、整改:工作场所应做到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工作秩序井然。

3、清洁:清除现场污物和作业区的材料废料。

4、清理:把清理、整顿、清理一种习惯和制度的工作,作为规范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开端。

5、质量:通过质量,使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有良好工作质量习惯的人

6、安全:确保员工人身安全,保证连续正常生产,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7、节约:合理利用时间、空间、精力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创造高效、最佳的工作场所。

扩展资料:

7S(整理、整顿、清洁、识字、安全、节约)管理模式,确保了公司生产办公环境优雅、工作秩序良好、工作纪律严明,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优质精密产品、减少浪费、节约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

效用:

1、最优秀的销售员,损失0.7s,被誉为行业内最干净、最整洁的车间;无缺陷、无缺陷、合作良好的信誉,在客户中口碑相传。

2、废品为零,7S可以减少库存,消除过剩生产,避免库存中多余的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避免库存、货架和天花板的过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7S管理

回答2:

1、整理: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2、整顿: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3、清扫: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4、清洁: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5、素养: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6、安全: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7、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扩展资料

管理原则:

1、效率化原则:一个新的手段如果不能给员工带来方便,就算是铁的纪律要求下也是不得人心的,不得人心者不得天下。所以,推行7S工作必须考虑把定置的位置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先决条件。

2、美观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不断追求精神上寄托,当你的产品做到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文化的代言人时,就能够征服更多的客户群。

3、持久性原则:所谓持久性原则就是要求整顿这个环节,需要思考如何拿取更加人性化,更加便于遵守和维持。维持不好的企业,往往是人性化做得不够好,只站在制作者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而导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7S管理

回答3:

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方式,保证了公司优雅的生产和办公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高质量、精密化产品,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

S管理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 

因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是日语外来词,在罗马文拼写中,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5S。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有人又添加了"安全(Safety)、速度(Speed)、节约(Save)"等内容,分别称为6S、7S、8S。

基本内容

1、整理: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2、整顿: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3、清扫: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4、清洁: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5、素养: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6、安全: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7、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扩展资料:

八大作用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生产效率。

3、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4、减少故障,保障品质。

5、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6、降低生产成本。

7、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组织具有活力。

8、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7S管理

回答4:

7S管理内容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节约(save)、安全(safety)各因素的合称,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合进行表示而成。
1)整理:(sort)
将生产现场各类物品进行清理,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清楚,无用的物品要妥善处理。“整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目的:生产现场无杂物,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防止物品混放(包括现场油料、器材、文件、资料等)差错造成事故。根据车间现场调查研究,本项目实施结束后,现有现场值班室(候机楼内)可以增加实际使用面积至少30%。
2)整顿:(straighten)
把经过“整理”的物品合理布置,定品、定位、定量摆放并做好标识。“整顿”是对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
目的:生产现场各类物品摆放整齐,使用、管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调查研究,抽取其中一个工段做出统计分析:每人每工作岗(8小时)平均节约物品寻找次数、询问他人次数为2-4次。调查中发现:工作者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因他人询问物品摆放地方、规格、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断工作的,100%的员工表示有过,64%的员工表示经常有。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实施维修工作过程中被打断的次数。
3)清扫:(sweep)
随时清扫,定期涂装,保证值班室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洁净,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结合起来,设备异常马上维修。
目的:营造洁净的生产现场环境,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员工处于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产品质量。
4)清洁:(sanitary)
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生产现场物品洁净,同时保持员工形体上、精神上的清洁。
目的:清洁是保洁工作的表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养成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的行为。
调查结果:车间现有值班室光线较暗,对现场器材、工具的识别标签的目视效果有不利影响,容易引起差错发生。值班室内环境较差,年久陈旧,墙壁上有较多污物。
5)素养:(sentiment)
养成遵章守纪习惯和立足岗位自我改善的意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目的:确立员工在生产现场管理的主导地位,实施自我管理,培育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
方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纳入绩效考核。
6)节约:(save)
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节能降耗,提高劳动效率。
目的:提高员工对整理、整顿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意识,从点滴做好增产节约。
7)安全:(safety)
搞好员工安全教育,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重视预防,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目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8)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7S”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从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角度反映了“核心因素”、“环境因素”和“目标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关系。
“7S”管理,突出“核心因素”——“人的因素”。高素质的员工是“7S”管理的核心,是生产现场的第一因素,是所有因素的动力源。它注重员工立足岗位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改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全员参与、体现团队精神的班组活动载体,进行生产现场的岗位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环境因素)。整理使各生产基本因素由无序状态开始向有序的状态变化;整顿使系统处于相对静止而有序状态;清扫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的过程;清洁为系统动态下稳定的保持。这些静态控制的环境因素营造出一个氛围,调整员工的心态,提供有序的自我约束保障。通过信息传递和有效整合,使动态的管理达到生产各要素最优的和谐运行,成为实现管理目标因素(节约、安全)的基本保证。管理目标因素本身也具有环境因素的成分,凸现的是动态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效果。

回答5:

7S活动是企业现场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它有助于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7s活动在推行过程中,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等基本活动,使之成为制度性的清洁,最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因此,7S活动对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7S活动是环境与行为建设的管理文化,它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态,有效提升个人行动能力与素质,有效改善文件。资料、档案的管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业绩,使工序简洁化、人性化、标准化。

7S的具体含义和实施重点如下:

⑴、整理(sort)、区分要用与不要用的物资、把不要的清理掉。

⑵、整顿(straighten)、要用的物资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标明识别、

⑶、清扫(sweep)、清除职场现场内的脏污、垃圾、杂物、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⑷、清洁(sanitary)、将前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执行并维持良好成果、

⑸、素养(sentiment)、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⑹、安全(safety)、人人都为自身的一言一行负责的态度、杜绝一切不良隐患。

⑺、节约(save) 、对时间、空间、原料等方面合理利用,以企业主人的心态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