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了负荆请罪的廉颇和完璧归赵的蔺相如。
课文原文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宽容忍让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
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和民族,其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势必会非常之强。因此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自然也就成为了所有国民理应熟悉和掌握的一大知识板块。
负荆请罪
就拿拥有着5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我国来说,时至今日我们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所学习的课本当中,关于历朝历代的典故可谓是随处可见。譬如,表现智慧的田忌赛马;表现勇气的破釜沉舟;以及表现谦让的退避三舍等。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之间同样也发生过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商鞅剧照
众所周知,“负荆请罪”这一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本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自打经过商鞅变法的成功改革之后,其实力已经逐渐成为了7国中首屈一指的存在。直到公元前279年的时候,秦昭襄王便有了攻伐楚国继而一统天下的野心。
张仪剧照
不过,其余6国自然也是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这才有了苏秦和张仪先后主张的合纵连横局面。因此,秦昭襄王为了解决自己在出兵攻伐楚国之时的后顾之忧(主要是怕赵国趁机出兵援助,避免秦军陷入两线作战的险境)。于是,他便主动在渑池邀约赵惠文王一起对此事进行了一次洽谈(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之会”)。
蔺相如剧照
而此次洽谈的过程中,秦昭襄王对赵惠文王可谓是咄咄相逼(提出了诸多无理要求来为难赵王)。不过,好在有蔺相如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最终,蔺相如不仅没有让秦王没有占到半点儿便宜,同时也保住了赵王的颜面。
廉颇剧照
而赵惠文王对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表现,自然也是十分满意。于是,没过多久便将蔺相如擢升为上卿,官阶甚至比赵国名将廉颇还要高出一些。可这却让廉颇心中十分不快,毕竟自己的官位那可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而反观蔺相如这一介书生却仅凭着一张嘴,便能够身居高位。因此,对此极为不满的廉颇便总想着找个机会给蔺相如一点颜色看看。
蔺相如剧照
蔺相如听闻廉颇有此想法之后,不仅没有与廉颇针锋相对,反倒是处处避让于他。直到蔺相如身边的人忍不住向他询问时,他才解释道:“秦国畏惧赵国,皆因他与廉颇将相无争军政稳定,反之若是他们势同水火,则必会损害到赵国利益。”
不久之后,廉颇得知了蔺相如处处避让之际的原因,心中自然是羞愧难当。于是,他便赤膊背上荆条专程去找蔺相如请罪。而蔺相如也热情款待了廉颇,此后二人“将相和”的故事更是流芳百世传为美谈。
深明大义、爱国的人物。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得世上稀有的宝玉——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梗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