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是指诸葛亮死了,“走”是指吓走,“生仲达”是指活着的司马懿。“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意思是指死掉了的诸葛亮将活着的司马懿吓走了,这是一句民间的谚语,表达着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
诸葛亮数次发动北伐都无功而返,司马懿在多次的战争中得出了经验,那就是诸葛亮的后勤能力不足,只要拖住蜀军闭而不战,等到对方粮食缺乏的时候,蜀军自然就撤退了。待到此时再发动军队追击蜀军,那么就可以轻松的获取胜利。
于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五丈原持兵相对的时候,司马懿一直不正面应战。无论蜀军如何的在军营前方骂战都不理会,虽然魏军将领十分的气氛,都纷纷上书请求应战,但是司马懿都一一拒绝。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采用这种方式,也知道自身的短板,于是就驻扎在了五丈原,令全军上下就地开采土地,种植粮食,同时与当地的居民融合,打算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事情并不顺利。此时诸葛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容不得他能够沉下心来慢慢的与司马懿耗着。
心情焦灼之下,诸葛亮每天吃的饭越来越少,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事事都亲历而为。司马懿打听到诸葛亮的生活状况之后,笑谈到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这场无声的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果然,诸葛亮的身体很快就坚持不住逝去了。诸葛亮死后,全军上下都严守消息,同时有序而又缓慢的撤退。司马懿看到蜀军撤退,立马派军追击,但是蜀军却又立刻转身与司马懿进行战斗。司马懿以为这是诸葛亮的策略,吓得立刻撤退。这也就是“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来源。
综合而言,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与诸葛亮可以说是最了解对方的敌人。司马懿了解诸葛亮的短板,于是采用了拖延战术。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的多疑,于是在死后大军撤退的时候,提前告诉大军假装应战,吓走了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所以“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意思是死去的诸葛亮将活着的司马懿给吓跑了。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他已经多次北伐,但是一直没有成功,这次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相持不下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机会,因为在这一次北伐时,他死掉了,但是他不希望司马懿前来攻打他的军队,于是对外命令军中将士对外隐瞒了自己死亡的消息,这才导致司马懿不敢贸然进攻,蜀汉的军队才得以逃过一劫。
这是历史上诸葛亮六次出祁山的第六次,这一次他身体已经快不行,但是司马懿就守在附近,并且只守不攻,想要将诸葛亮等人活活饿死,然后再坐收渔翁之利。司马懿深知自己不可能硬来,因为以他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诸葛亮也不傻,他前几次北伐时都失败了,所以总结了一个教训,就是粮食问题一定得解决,不然这仗是没办法打下去的。
于是诸葛亮在祁山囤下了很多的粮食,而且让军队在附近开垦了很多荒地在种植粮食,所以一时半会儿是饿不死的。可是就算解决了粮食问题又怎么样呢?他们依旧不能拿司马懿怎么样?想出去又出不去得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难道要一辈子困在这里嘛?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得身体越来越差了,渐渐的开始生病,军队看着他的样子,都觉得他可能活不久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困在这里100多天了。
后来诸葛亮病死了,他在死前吩咐手下人不要泄露他已经去世的消息,并且要他们马上振作起来,赶紧撤退会蜀汉。汉军开始有动作了,司马懿也意识到了,于是赶紧派兵去追赶他们,但是由于蜀汉的军队太有气势了,司马懿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没想到他们在祁山待了这么久,还能有精气神,诸葛亮真的是不容小看。于是司马懿也不再用心去追汉军了,只是做做表面样子而已,就这样蜀汉的军队完美的撤离了,这就是后来就有了“死诸葛走生仲达”这样一个典故。
就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有了掌握天下大事的机会,如果诸葛亮不走,司马懿是不能明目张胆进行军事进攻的,因为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唯一对手。
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两军对峙,“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意思是,死了的诸葛亮吓走了活着的司马懿。
因为死去的诸葛亮竟然吓跑了还活着的司马懿,所以说有些大人物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余威尚在。甚至能把活人给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