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不喜欢的工作VS低薪喜欢的工作,你会如何选择呢?
第一,选择一个好的平台。
这里所谓好的平台,不是说一定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拿着一份不菲的工薪,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有发展,这个公司有前途。记得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两个职业是很吃香的,一个是出租车司机,当我们还在拿着几百元工薪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就能拿到两三千一个月,还有一个职业更加奇葩,就是五星级宾馆的门童,因为给老外提行李能有不菲的小费,导致了当年很多硕士生报考五星级宾馆的门童,甚至引起社会的大讨论,说国家培养的硕士生为什么去应聘门童?我不是说看不起出租车司机和门童,但毕竟今天的价值回归大家也看到了。而且据报道,美国有些道路将来只允许自动驾驶的汽车行驶了,这也说明了司机这个职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成为一个职业了。 那肯定有人要问了,我在当时我怎么就知道将来的趋势呢?最重要的当然是学习,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见识非常重要,我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大概20多年前就去了日本,回中国前他的日本朋友告诉他,回中国后如果有钱就买房子,如果能借银行的钱最好。回上海后我的这个朋友就不断的买房买房,最多的时候买了二十多套房子。其中的道理就是因为中国在复制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路,他们过去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在我们国家重复。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经历,95年创业失败后我就去了一家IT公司,当年入模子培训是我们的老大亲自来讲课的,讲的内容20多年了我基本都忘记了,唯独记住了他的这句话,他说你们正好遇到我们这个行业的大发展的机遇,如果两年里你们不能升职到经理的,那基本在公司的前途就废了。我当时还非常疑惑,因为我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被招聘进公司的,也没想过要去做管理。但实际上不到一年就升了经理,不到两年就升了分公司的副总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我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也不是我特别努力,而是这个行业和公司正好遇到了计算机大发展的机遇,记得我们当年做业务规划的时候,基本就是明年的计划就是今年的完成数量乘上一个2。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有大量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大型的公司都有总部和分支机构,按照我的经验,相对来说,总部的机会要比地方的分支机构多的多。我自己在这家公司20年,看到无数个入职在分支机构的员工,刚开始并不比总部的员工差多少,但就是因为天长日久不同环境的影响,到后来时间长了果真拉开了差距。
第二,选择你喜欢做的职业。
很多人对于一个不喜欢但高薪和一个喜欢但低薪的选择觉得难以选择。无可厚非,我们进入职场,第一肯定是为了谋生的。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高薪而不喜欢的职业,在一个不喜欢的环境中,不可能把你的潜能发挥出来,更不谈因为喜欢而能发挥到极致了。如果让我选择,宁可选一个低薪但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喜欢,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记得80年代我因为喜欢软件,在没有任何额外报酬的前提下一个人竟然为我们的工厂设计了整整一套财务软件,而且也初步学懂了企业的财务知识。当时也并没有感到付出后一定要得到什么回报,只是自己喜欢而已。但后来我在一个IT公司担任管理岗位的时候,10多年前打下的财务和计算机软件的坚实基础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看到现在职场上很多人一付出就想收获,非常感慨。太短线太势利的看待付出和收获,最终可能是一无所获。
第三,选择你自己有能力做的职业。
除了选择好的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外,选择自己有能力做的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认识自己可能比认识别人更难。因为你知道你现在的能力还相对容易,但更难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潜能。如果仅仅是依靠自己现在的能力去选择职业,对于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就没有多少职业可选的。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潜能,所以对应年轻人来说,不要怕失败,不断试错才能找到自己能发挥潜能的地方。还是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95年进这家IT公司前,即使是在92年下海,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向的技术型人员,根本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发言。进了公司没多久,我的经理就要我去无锡参加计算机展览会,要代表厂家去剪彩发言,结果就几句话的发言,前一天整整背了一个晚上。但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历练,到后来我甚至不用发言稿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说实在当时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还有这样的潜能,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所以尝试和挑战自我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总结一下,最好的职业是正好在风口上的行业和好的平台,加上自己喜欢做,又有能力做的职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总结,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职场上表现的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