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年表谁知道?

2024-12-11 21:55:22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618 戊寅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

  619 己卯
  二年

  620 庚辰
  三年

  621 辛巳
  四年

  622 壬午
  五年

  623 癸未
  六年

  624 甲申
  七年

  625 乙酉
  八年

  626 丙戌
  九年

  627 丁亥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

  628 戊子
  二年

  629 己丑
  三年

  630 庚寅
  四年

  631 辛卯
  五年

  632 壬辰
  六年

  633 癸巳
  七年

  634 甲午
  八年

  635 乙未
  九年

  636 丙申
  十年

  637 丁酉
  十一年

  638 戊戌
  十二年

  639 己亥
  十三年

  640 庚子
  十四年

  641 辛丑
  十五年

  642 壬寅
  十六年

  643 癸卯
  十七年

  644 甲辰
  十八年

  645 乙巳
  十九年

  646 丙午
  二十年

  647 丁未
  二十一年

  648 戊申
  二十二年

  649 己酉
  二十三年

  650 庚戌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651 辛亥
  二年

  652 壬子
  三年

  653 癸丑
  四年

  654 甲寅
  五年

  655 乙卯
  六年

  656 丙辰
  显庆元年

  657 丁巳
  二年

  658 戊午
  三年

  659 己未
  四年

  660 庚申
  五年

  661 辛酉
  六年 龙朔元年

  662 壬戌
  二年

  662 癸亥
  三年

  664 甲子
  麟德元年

  665 乙丑
  二年

  666 丙寅
  乾封元年

  667 丁卯
  二年

  668 戊辰
  三年 总章元年

  669 己巳
  二年

  670 庚午
  三年 咸亨元年

  671 辛未
  二年

  672 壬申
  三年

  673 癸酉
  四年

  674 甲戌
  五年 上元元年

  675 乙亥
  二年

  676 丙子
  三年 仪凤元年

  677 丁丑
  二年

  678 戊寅
  三年

  679 己卯
  四年 调露元年

  680 庚辰
  二年 永隆元年

  681 辛巳
  二年 开耀元年

  682 壬午
  二年 永淳元年

  683 癸未
  二年 弘道元年

  684 甲申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唐 武则天
  嗣圣元年
  文明元年
  光宅元年

  685 乙酉
  垂拱元年

  686 丙戌
  二年

  687 丁亥
  三年

  688 戊子
  四年

  689 己丑
  永昌元年 载初元年

  690 庚寅
  周武则天
  天授元年

  691 辛卯
  二年

  692 壬辰
  三年 如意元年 长寿元年

  693 癸巳
  二年

  694 甲午
  三年 延载元年

  695 乙未
  证圣元年 天册万岁元年

  696 丙申
  万岁登封元年 万岁通天元年

  697 丁酉
  二年 神功元年

  698 戊戌
  圣历元年

  699 己亥
  二年

  700 庚子
  三年 久视元年

  701 辛丑
  大足元年 长安元年

  702 壬寅
  二年

  703 癸卯
  三年

  704 甲辰
  四年

  705 乙巳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

  706 丙午
  二年

  707 丁未
  三年 景龙元年

  708 戊申
  二年

  709 己酉
  三年

  710 庚戌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 旦
  四年
  唐隆元年 景云元年

  711 辛亥
  二年

  712 壬子
  唐玄宗李隆基
  太极元年 延和元年 先天元年

  713 癸丑
  二年 开元元年

  714 甲寅
  二年

  715 乙卯
  三年

  716 丙辰
  四年

  717 丁巳
  五年

  718 戊午
  六年

  719 己未
  七年

  720 庚申
  八年

  721 辛酉
  九年

  722 壬戌
  十年

  723 癸亥
  十一年

  724 甲子
  十二年

  725 乙丑
  十三年

  726 丙寅
  十四年

  727 丁卯
  十五年

  728 戊辰
  十六年

  729 己巳
  十七年

  730 庚午
  十八年

  731 辛未
  十九年

  732 壬申
  二十年

  733 癸酉
  二十一年

  734 甲戌
  二十二年

  735 乙亥
  二十三年

  736 丙子
  二十四年

  737 丁丑
  二十五年

  738 戊寅
  二十六年

  739 己卯
  二十七年

  740 庚辰
  二十八年

  741 辛巳
  二十九年

  742 壬午
  天宝元年

  743 癸未
  二年

  744 甲申
  三年

  745 乙酉
  四年

  746 丙戌
  五年

  747 丁亥
  六年

  748 戊子
  七年

  749 己丑
  八年

  750 庚寅
  九年

  751 辛卯
  十年

  752 壬辰
  十一年

  753 癸巳
  十二年

  754 甲午
  十三年

  755 乙未
  十四年

  756 丙申
  唐肃宗李亨
  十五年 至德元年

  757 丁酉
  二年

  758 戊戌
  三年 乾元元年

  759 己亥
  二年

  760 庚子
  三年 上元元年

  761 辛丑
  二年

  762 壬寅
  宝应元年

  763 癸卯
  二年 广德元年

  764 甲辰
  二年

  765 乙巳
  永泰元年

  766 丙午
  二年 大历元年

  767 丁未
  二年

  768 戊申
  三年

  769 己酉
  四年

  770 庚戌
  五年

  771 辛亥
  六年

  772 壬子
  七年

  773 癸丑
  八年

  774 甲寅
  九年

  775 乙卯
  十年

  776 丙辰
  十一年

  777 丁巳
  十二年

  778 戊午
  十三年

  779 己未
  十四年

  780 庚申
  建中元年

  781 辛酉
  二年

  782 壬戌
  三年

  783 癸亥
  四年

  784 甲子
  兴元元年

  785 乙丑
  贞元元年

  786 丙寅
  二年

  787 丁卯
  三年

  788 戊辰
  四年

  789 己巳
  五年

  790 庚午
  六年

  791 辛未
  七年

  792 壬申
  八年

  793 癸酉
  九年

  794 甲戌
  十年

  795 乙亥
  十一年

  796 丙子
  十二年

  797 丁丑
  十三年

  798 戊寅
  十四年

  799 己卯
  十五年

  800 庚辰
  十六年

  801 辛巳
  十七年

  802 壬午
  十八年

  803 癸未
  十九年

  804 甲申
  二十年

  805 乙酉
  唐顺宗李诵
  二十一年 永贞元年

  806 丙戌
  唐宪宗李纯
  元和元年

  807 丁亥
  二年

  808 戊子
  三年

  809 己丑
  四年

  810 庚寅
  五年

  811 辛卯
  六年

  812 壬辰
  七年

  813 癸巳
  八年

  814 甲午
  九年

  815 乙未
  十年

  816 丙申
  十一年

  817 丁酉
  十二年

  818 戊戌
  十三年

  819 己亥
  十四年

  820 庚子
  十五年

  821 辛丑
  唐穆宗李恒
  长庆元年

  822 壬寅
  二年

  823 癸卯
  三年

  824 甲辰
  四年

  825 乙巳
  唐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

  826 丙午
  二年

  827 丁未
  唐文宗李昂
  三年 大和元年

  828 戊申
  二年

  829 己酉
  三年

  830 庚戌
  四年

  831 辛亥
  五年

  832 壬子
  六年

  833 癸丑
  七年

  834 甲寅
  八年

  835 乙卯
  九年

  836 丙辰
  开成元年

  837 丁巳
  二年

  838 戊午
  三年

  839 己未
  四年

  840 庚申
  五年

  841 辛酉
  唐武宗李炎
  会昌元年

  842 壬戌
  二年

  843 癸亥
  三年

  844 甲子
  四年

  845 乙丑
  五年

  846 丙寅
  六年

  847 丁卯
  唐宣宗李忱
  大中元年

  848 戊辰
  二年

  849 己巳
  三年

  850 庚午
  四年

  851 辛未
  五年

  852 壬申
  六年

  853 癸酉
  七年

  854 甲戌
  八年

  855 乙亥
  九年

  856 丙子
  十年

  857 丁丑
  十一年

  858 戊寅
  十二年

  859 己卯
  十三年

  860 庚辰
  唐懿宗李催
  十四年 咸通元年

  861 辛巳
  二年

  862 壬午
  三年

  863 癸未
  四年

  864 甲申
  五年

  865 乙酉
  六年

  866 丙戌
  七年

  867 丁亥
  八年

  868 戊子
  九年

  869 己丑
  十年

  870 庚寅
  十一年

  871 辛卯
  十二年

  872 壬辰
  十三年

  873 癸巳
  十四年

  874 甲午
  唐僖宗李儇
  十五年 乾符元年

  875 乙未
  二年

  876 丙申
  三年

  877 丁酉
  四年

  878 戊戌
  五年

  879 己亥
  六年

  880 庚子
  广明元年

  881 辛丑
  二年 中和元年

  882 壬寅
  二年

  883 癸卯
  三年

  884 甲辰
  四年

  885 乙巳
  五年 光启元年

  886 丙午
  二年

  887 丁未
  三年

  888 戊申
  四年 文德元年

  889 己酉
  唐昭宗李晔
  龙纪元年

  890 庚戌
  大顺元年

  891 辛亥
  二年

  892 壬子
  景福元年

  893 癸丑
  二年

  894 甲寅
  乾宁元年

  895 乙卯
  二年

  896 丙辰
  三年

  897 丁巳
  四年

  898 戊午
  五年 光化元年

  899 己未
  二年

  900 庚申
  三年

  901 辛酉
  四年 天复元年

  902 壬戌
  二年

  903 癸亥
  三年

  904 甲子
  四年

  905 乙丑
  唐哀帝李祝
  天佑元年 二年

  906 丙寅
  三年

  907 丁卯
  四年

回答2:

唐代年号

唐朝建国后,继续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制及租庸调等制度,社会迅速发展。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此后政坛风云多变,并产生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历史。开元时期,唐朝国势登峰造极。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又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逐渐削弱了唐帝国统治。黄巢农民大起义涌现后,唐朝很快走向灭亡。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粮食亩产量增加;手工业水平提高,产品更为丰富、精良;商业规模扩大,南北经济交流密切,并产生柜坊、飞钱。同时,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唐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遂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屹立于世界之林。唐朝时期,文化异常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等领域成果辉煌,造就出李白、杜甫、玄奘、刘知几、僧一行及孙思邈等等杰出人物。另外,社会风气开放,民间生活多姿多彩,都使得唐朝呈现出高度的文明气象。

唐代年号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武德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武德、贞观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风、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第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
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是、长安、神龙 则天顺圣皇后 武照 (690) 67 16 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
嗣圣、神龙、景龙 中宗 李显 (683)(705) 28 2,6 55 高宗第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睿宗 李旦 (684)(710) 23 7,3 55 高宗第八子 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先天、开元、天宝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第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肃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建中、兴元、贞元、宝应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 代宗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永贞 顺宗 李诵 (805) 45 46 德宗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宪宗 李纯 (805) 28 16 43 顺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

回答3:

http://stuweb.zjhzyg.net/07/10/0701021/_private/nianbiao.htm

回答4:

http://www.accausa.org/joyplayer/history/
什么时候的都有!

回答5:

唐代年表里有。

回答6:

这个网址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