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曝出来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很多,大家都在情绪激动地骂那些虐童的幼师,可是在骂完之后,我们还得想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正好我今天看到一段留言,是一位前幼师写的,内容挺触动我的(点击图片看大图更清晰):
看完以后,你觉得她算是一个好幼师吗?我觉得肯定算。
可是很遗憾,这么优秀的一位幼师,最后却选择离开了这个行业。准确地说,她是被迫离开了这个行业。
为什么呢?因为工资太低、工作太累、责任太大。
这是一个一线幼师最直观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外人其实并不关注。
幼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它不仅需要你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你有爱心,有耐心,甚至要有童心。
但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些要求,并不是幼师这个行业在招聘时的具体标准。真实的要求,一定比这个水平线要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岗位越来越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当更多的选择出现时,人们会本能地去选择那些薪水更高的工作,而幼师行业由于性价比非常低,因此很难吸引毕业生。
这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它已经到了必须提升行业薪资水平的地步。因为只有薪资上去了,相应的招聘标准才能有所提升。
你不能要求人家各方面都很优秀,然后给他两千块钱的月薪,这在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
2
有人可能会觉得,工资低的职业多了去了,文员的工资也很低啊,你怎么不呼吁提升文员的工资呢?
因为很简单,这两种职业所面对的对象没有可比性。
文员面对的基本上是一些重要性不高,但是很琐碎的事情。而幼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孩子。
我们之所以对幼师虐童事件这么愤怒,是因为我们觉得一个人再怎么样也不能虐童,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
这点毫无疑问是对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很多做家长的都能明白:孩子是不好带的。
更何况是一个班的孩子。
我曾经带过一个小男孩,他特别调皮,很喜欢搞破坏。别的孩子在玩什么,他一定要冲上去抢,把别人的玩具抢到自己手上。
抢完之后呢?他也不玩那个玩具,而是看别人会去玩什么,他再冲上去抢。
这个孩子让我感觉很头疼,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
而幼师呢?他们所面对的,是整整一个班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各有各的缺点,他们显然不能用同一套教育方法去应对所有的孩子。
所以,认真负责的幼师,一定是工作累,心也累。而这种程度的身心俱疲,如果不能换取相应水准的薪资,确实会令从业者感到寒心。
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幼师的离职,也就是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
3
这一年来,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与曝光,在我看来并不会真正改善幼师的整体素质。
与此相反,它将加速幼师群体中素质较高的那部分人的流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人在内心中会觉得不值。
在过往,虽然幼师的工作累、工资低,但是这个职业本身,还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形象。
对此最好的论证就是,在相亲市场上,“幼师”标签和“护士”标签一样,都是一个加分项,因为它代表的是“善良”和“有爱心”。
而在虐童事件频繁曝光后,幼师这个群体给人的好感度在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幼师等同于学历低、素质差的人。
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钱。
有一种很常见的论断是: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很烂的中专生,在毕业以后才会选择幼师,毕竟他们找不到工资更高的工作。
变差的口碑,是导致幼师群体中素质较高的那部分人出走的重要原因。
这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平时工作累,工资低这帮人都忍了,现在连口碑都变差了,那干嘛还要干幼师呢?干点啥不比这好呢?
4
我有朋友认为,中国的教育就是服从,这点在幼儿教育这一块很明显。
幼师总是希望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听话,并且认为这种听话的孩子(也就是服从的孩子)就等同于好孩子,她认为幼师的这种教育观念一定要改变。
说实话,我觉得这点挺难的,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对幼师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
因为一个班有很多孩子,你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既开心又个性化地发展,这就需要你有很高的水平。
而如果你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你愿意用它换取一个月两千块的月薪吗?
至少,我是不愿意的。
幼师这工作好干吗,妹妹说出自己当幼师的经历,这老师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