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让考生的选择权变大,也可以提早锻炼学生规划学科的意识。虽说学科之间的选择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选专业首先还是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明确了职业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专业,进而确定最后要报考的选考科目。比如,如果将来想从事电子、机械类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将来选择医药、化工等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必须选考化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在选科科目里最起码能确定一科科目。下面整理了2020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1.物理学科可选专业:土木工程,机械类,力学类,水利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方向),天文学,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需要学习力学与程序语言),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能源类(也需要学习力学与电学),化工与制药类 ,核工程类
2.化学学科可选专业:材料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生物科学类专业(生物化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乳品工程等方向),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动物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与医学检验技术方向),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方向),矿业类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与矿物资源工程方向),化学类专业,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3.生物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专业(伦理学专业——应用伦理学方向),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建筑类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医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生物科学类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专业——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制药),动物生产类专业,动物医学类,药学类专业,临床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工程),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植物生产类专业
4.历史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教育学类(人文教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艺术学理论类,教育学类(艺术教育专业),建筑类(城乡规划)
5.政治学科可选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类专业,财政学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类专业(国际政治,外交学),新闻传播类专业(传播学专业),教育学类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哲学类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政治学类专业,法学类专业
6.地理学科可选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天文学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测绘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类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海洋科学类专业,海洋工程类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古生物学专业),水利类专业,地质类专业,矿业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林学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
根据职业方向确定好了选考的1科科目,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科科目的搭配科目。下面整理了选科6选3的20种组合模式,供大家参考。
说到组合,要选出一个自己喜欢,又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组合,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选择的组合类型很多,下面就说一下大家在选科的时候尽量避免的几种组合。
1、纯文科组合(历史+政治+地理)
如果你选择的是纯文科的组合,虽说报考的人数少,相对来说竞争也小。但是纯文科的组合涉及到专业选择上面就会很受局限。
很多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在选科方面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纯文科组合在专业的选择上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2、地理+生物+政治
这个两文一理的组合,乍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品,这三个学科都是相对里说比较冷门的学科。
很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又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对于将来的专业选择上面,这种组合还是有所欠缺的。
3、物理+化学+历史
这个基本上属于王炸组合了。当然如果理科特别好的学霸,是可以选择这个组合的。毕竟从高考选专业看,高考如何选科物理,那么相对应的可报的专业就很多了,而且很多文科类的专业对于历史学科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如果物理与历史相结合,那么对于大学可选的专业还是很多的。
但正因为可选择性多,所以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建议不要选择了,毕竟竞争太激烈,容易碰到的强手也会很多。
另外选科尽量一次到位,如果出现中途更换的情况,太浪费考生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不管最后大家选择的是什么组合,记得现在的高考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指望最后的“高考冲刺”了,从高一开始,就得把基础知识掌握夯实,这样才能为选科做更好的准备。
1、衡量学科难度
我们在选科的过程当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科的难度。因为新高考最后看的就是考生学科的排名,而不是总分数。
所以学生们不能全都选择那些太简单的学科,因为这样是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排名的。当然也不能选择很难的科目,因为这样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耗费更多的精力。
2、兴趣最主要
在选择科目的时候,身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科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投入精力去学习。
如果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专业并没有任何兴趣,那么我们自然是不会花尽时间去学习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机会并且珍惜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分数得到应有的提升。
新高考采取3+1+2方式的原因:
其实这里的3主要指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主科,这些主科是必选的。而接下来的1指的就是在历史和物理这两个学科中二选一,而最后的2指的就是生物等科目当中再选择两科组合考试。不过在这一次的选课设置当中,物理历史2选1的背后还蕴藏着许多深意。
要了解这一次新高考模式,是从之前文理分科中划分出来的,而且文理科显然存在着很多不同,而且与各大学校专业设置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学生在高考的过程当中不选物理,那么学校应该如何了解他的物理基础呢?所以这位同学必然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填写相关专业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清楚地表明,历史和物理2选1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对文理的分科,只不过是隐性的分科而已。这也就意味着在选择组合的时候选择了历史,那么这个学生一般就会被认定为是文科生。
一些普适性的建议
20种组合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家长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如下选择方案:
01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新高考下,这传统的三门文科组合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
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
02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很多老师认为竞争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优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
03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一般高中师资都比较一般。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新高考模式下,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这时家长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采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怎么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关键。
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1.让孩子尽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重视学考。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了,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去学习,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
学校篇
新高考改革“选科走班”面临8大难题,提议从4方面破局!
新高考改革继2014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后,2017年其他省份也开始相继实行。但是在陆续实行的过程中,新高考制度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该怎么设置的问题。
小结一下,大多数学校面临着以下八大现实问题:
1. 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生涯发展指导。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首先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生涯发展的指导。
2. 学科教学如何走向学科教育。我们要让教学回归教育,怎么才叫回归教育?就是回到帮助学生养成21世纪素养这样的轨道上来。
3. 文化课程拓展与特色课程建设。选修课程的开发我倾向校本选修课程的开放,我倾向于致力于文化课程的拓展。
4. 选科分科的标准与依据。最难做的就是选科分科的标准和依据,它是有讲究的,如何讲究?我在后面会谈到。
5. 常规课程与选科课程的关系处理。什么叫常规课程?简单来讲,我认为就是国家课程跟校本课程,另外一个就是高考的三门必考的三门和选修的三门。常规课程从两个维度理解,一个维度就是国家课程,只要是国家指定的那些课程,我们学校开设的叫常规课程,而我们为学生参加未来的高考面试或者为录取提供组织材料的课程,那个叫校本课程。要处理好几类关系?两类,一是高考的三门跟选修的三门的关系,另外是高考三门、选修三门加学校、高等院校录取需要提供的综合素质材料和面试的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6. 选课规则及评价方式的建构。我的建议是,要制定选科评价标准,当然我这里讲的选科评价标准是指校本课程的选科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两个层次的,一个是总体上的标准,另外一个是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具体的标准。
7.选科后的走班后的班级管理策略的考虑。
8.综合素质培养与记录、考评。我们可以把综合素养的五个方面跟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
“选科”怎么选?
首先是选科的困难。选科不是简单的事,是需要调研与指导的。二十几种组合,一所学校开得全、开得足吗?这当中会有许多制约的因素。没有充分地调研与评估,是会出问题的。至于学生方面,就有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选择的焦虑,需要有人给予引导,适时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目标,进而帮助他们一步步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行。家庭与社区环境等,否则再好的学校或工作对他们而言都可能是不好的。
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语言、空间、人际、内省、数学逻辑、音乐、动作和自然观察八大智能。多数人只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表现,而这一两种便是一个人的优势智能。一个人的优势智能开发好了,其他智能有可能在其带动下越来越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家长与老师应联合起来,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尽早发现其智能优势,让孩子增强自信,扬长避短,明确方向,并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智能优势,适时确立符合自己优势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当然成人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孩子不切实际的生涯规划。
选科固然要考虑个人的所长,但还得兼顾学生个人的意愿。比如孩子的文科相对而言是长项,理科除了数学都可以,有的还相当可以。她的志趣是当记者,按理应该选文科。但当年她在高中选科时却选了理科。她陈述的原因很简单,上文科的同学一般而言数学都比较差,自己本身数学就不好,再跟那帮数学不如自己的人混到一起,那数学就会更差,所以还是要选理科。为什么选了化学生物组合,没有选物理?因为定位是考文科,没有必要去选物理啊。
所谓所适,就是要考虑学生能不能适应,选择了这个科目,老师所教的如果不能适应,或者他跟那班同学不在一个频道上,就有可能出是问题。适应不了,即便是优势学科,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麻烦的。
所需就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他所选的高等院校有没有这些课程,有没有这些专业。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职业等等都是需要权衡的。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自我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作为课程的生涯教育,必须是有目标、系统化的,需要兼顾个体因素与社会需要,乃至对现实世界未来走向的预测等。所以生涯规划指导师的遴选培训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走班”怎么走?
就各地的情况来看走班大体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是全走班,即指语文、数学、外语和 “6选3”(或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二是大走班,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三是小走班,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
还有一种是不走班,所谓不走班,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网络上有个统计数据小走是占68%,全走班的只占1%。大走班占19%,还有不走班12%。
01江苏的08模式大多数学校就是不走班的
一是“小走班”,即部分学生或者科目走,将三门或者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组成新的班级,这个班级体相对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个学生可能有四个班级,语数外是在同一个班级,然后选择三个科目在固定的三个班级。
二是可以考虑“合并同类项”。怎么合并?比如语文学科中的“任务群”的学习是可以以选科的形式来进行的,某教师专注于一两个任务群的研究,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每位学生学习不同的“任务群”的内容都要通过“走班”来实现。严格说来,它还是小走班。
三是在固定的时间内走班。不是天天走,选科的科目是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走,或者固定在某几天的半天走。当然,也可以不走班,那就是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将几种选科组合固定下来,依然像江苏多数学校 应对08模式那样。08模式的弊端,主要在将毕业会考成绩分为四个等级,并将成绩纳入了高考,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故毕业会考有“小高考”之称。可喜的是新一届高一学生的毕业会考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了。
02要有人人能开选修课程的意识和准备
以下所说的选修课程,是“3+3”或“3+2+1”的“+3”“+2”“+1”,而是应对综合素养提升的那些“校本课程”。未来每个老师可能要能开一到几门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可能是跟自己所教科目贴近的,或者是有关联的。也可能是没有关联的。我以为这是这是未来教师发展的趋势。
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只是语文学科的发展,光会教语文,不会教跟语文相关的学科,或许会慢慢的失去专业的优势。
未来的优势教师是能够兼任选修课程的老师。在序列上,分段实施。然后我们就要考虑学校的选修课程是要有序列的,选修课程的序列,不是零碎化的,一定是一个体系,然后是因人而异,这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在模式上,因人而异。学生选什么科要根据学生来,老师开什么选修课程是不是也是要根据老师个人来。
既然开了课程,就要评价,它是招办有一个专门的平台,规定时间内让学校上传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考评的报告和相关的组织材料,过了这个时间上不去,也不好传。同时,在监测上,要做到准确可靠;在评价上,公正透明;在反馈上,及时具体。
课程怎么开发?
理论上讲大概有这些方法:行政方法、制度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对话方法、指导方法、激励方法、惩罚方法、范本方法。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从学校的愿景和实际出发,要确保每个学生能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能够让每个学生有得选;另一方面,对具体学校而言选科课程的开发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内。
尽管从理论上讲,学校所开出来的校本课程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但如果一些课程只是极个别学生的需求怎么办?一个办法是让他们转转到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去,或者让他们实行“走校”的方式去完成选修课程。这就有一个建立区域的学校联盟的问题。
课程开发我还是倾向于泰勒在《课程与教学》中提出来的一些观点,谈课程开发四个环节,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确立内容,然后是要制定实施方案,然后要有考核评价的标准。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完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和评价的依据,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想讲的是什么?不是编一本教材就拉倒了,这个教材在实际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
其实我认为新高考只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
个人认为,从学校的角度讲,课程开发要恪守的原则是社会价值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开的课程要考虑能不能为社会服务,能不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借助什么去运作。
学校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机会去,让他们实现自己所需要的目标,但也不能不考虑实际可能。
开设校本课程至少必须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一是要通盘考虑,要从整个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定位出发,而不能心血来潮。
还要考虑是否可行,不仅要开得出,还要开得好,至少得有资源,有师资。还得看得到它的前景和未来。这就要考虑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出口问题。
二是要考虑系统建设的问题。要避免将校本课程理解为一个两个讲座,如果以讲座的形式开,它应该是一个序列。三是要注意课程建设与实施考核的规范化。既然是课程,就得有课程标准,就得有课程的任务、目标、内容、考评等规范化运作的规则。当然还得有动态化的意识,所谓“一人一表”、“一年一表”,就有动态化的意思在里面。
对学生而言,则要兼顾他的智能因素和个人兴趣,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所选的课程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果他能够通过自己选择的课程顺利的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对他个人而言就可能是一种成就与满足。
还是以美术选科为例,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是一种途径,出去采风写生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对其他人的作品的欣赏以及自己作品的创作也是学习的途径,这些途径都是指向他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另外一个,要让学生明白,同一种学习经验也可能产生好几种效果,一件事情可能有几件事情的功能,还是以美术学习为例,原来是想成为画家的,但说不定一个机缘歪打正着成了一名景观或者服装设计师,同一个选择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人生的轨道往往不是按照预设来前行的。
因此,学校在给学生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候要强调,人生有多少种可能,而不是唯一的可能。
高考对教师带来的挑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要有跨界意识,要善于整合各种资讯与资源,要善于与他者合作。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让群众更加满意是未来继续探索的方向。高考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推进的合理有序,都将以广大群众的满意为唯一考量尺度。对于已经确定实施的十四个省(市)来说,新高考改革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愿同家长、学校、老师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提供最专业的选课指导。
1、
参考各大学在浙江或上海的专业招生政策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2018年拟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选考科目范围涵盖了2.49万个专业(类)。其中一半以上的专业没有设定选考科目,7门选考科目中,选任意3门,都可以报考。在设定了选考科目的1万多个专业(类)中,物理占了八成多,其次是化学,接着依次是技术、生物、历史、地理,最少的是政治。虽然每年各高校可能会对选考科目有细微调整,但调整的范围的幅度一般都非常小,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可以根据浙江或上海考试院公布的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范围作为选择的参考。
2、
需了解各大学同一专业选考科目的不同
根据“职业——专业——选科”这条主线选择科目。如果不想读工学专业,物理可以不选;选考历史、地理、政治三门,是绝对不能读医学专业的。
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不一样,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各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其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临床专业:上海交通大学选考科目是化学和物理;南开大学选考科目是化学和生物;南京大学选考科目是化学、生物、物理。所以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个学校各专业的选考科目都要进行了解。
3、
排除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选择优势科目
高考改革之后,最终成绩是按等级赋分来确定,比如卷面成绩为80分,若在全省的排名比例是1%,那么最终成绩就是100分。所以,选择考生比较擅长的科目,对最终成绩会更有优势。
在学科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至少保证物理、化学二选一。否则选择专业的余地会非常小。同时历史、地理、政治相对选科范围较小,原则上不建议学生全部选择这3科。
1、高考考生的家长要做好考生的后勤工作,给考生提供营养充分的一日三餐,并做好考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2、考生家长还要依据考生可能的高考成绩提前查询好各招生院校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是重点大学,是否具有重点学科等,为考生考后填报志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