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你父母的责任,他们没有为改善亲子关系作出积极努力。
但是既然父母已经这样了,作为子女只好尽量从自己做起了:
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问题,来源于学校,来源于社会,但是,不能否认,也来源于家庭。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其主要表现在:
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如今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关怀”下,在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中,背负着沉重的学业,为了达到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的目标,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没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学习早就不再是一种快乐。家长也纷纷从严要求自己的子女,殊不知这种对孩子的过分苛求,也成为不少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一初中女生,升入初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当老师向她了解原因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二、父母离异或突然死亡,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变化和不良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uot;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uot;。不久前,电视台报道一个叫扬扬的孩子,因为无法受父母的离异,用她那稚嫩的手写下绝笔书后,跳楼自尽,结束了自己刚刚开始的人生。这种看似故事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
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从而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
不少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习惯于把“眼睛”一味向上望,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考到第一、没考到满分就是做得不好,特别是和同事的子女比较时,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就会自觉脸上无光;回到家中,便把火气撒在孩子的身上,狠狠地训斥一顿,不管孩子的自尊心受不受得了。这种苛刻的教育方式作用到青少年一代身上,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从而使孩子变得缺乏主见或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做父母的,都是对孩子颐指气使,觉得自己具有一定的权威。在中国的传统家庭,特别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家庭,家长的确有这种权威。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作为家长,掌管着家庭中其他成员,子女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完全要听家长的指令。即使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人们心中依然或多或少的残留着这些观点,只是这些观点不再那么直白的出现,而是以利他的方式。他们会说:“儿子,你一定要学习钢琴,而且要天天练,老爸要让你成为钢琴演奏家”。学习钢琴只是满足父母的虚荣,是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讲,这也许根本没有兴趣,甚至在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用处。
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观点、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懂事,必须有父母告诉他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父母一直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遵守,他们忽视了孩子有与成功的愿望。当孩子有一天违背了父母,父母就要强调“我们这是为你好”。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便会出现“我是错的”,孩子没有了主见,不能去应付困难;孩子会依赖,会自卑。如果孩子的个性比较强,他们便会逆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些出格之事。
五、有些家长漠视孩子,从而使孩子感到孤独、失落。
漠视孩子的家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夫妻双方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二、夫妻只知忙于自乐。在这两种情况下又没有人能照顾孩子,孩子就会陷入一种孤独,失落中。此时的孩子所需要的便是关注,他们将采取各种方法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很好的自控力,其结果是可怕的。过分表现自己、毁物这些不会有太大影响,严重的结果是他们可能形成偷盗癖、以及将在成年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六、父母许多不良嗜好,使孩子的健康成长面临危机。
现在一些家长都是“麻将迷”,整天忙于赌博,这样就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孩子天性是贪玩的,一离开父母的管制,他们就像出了笼的小鸟,自在地到外面去玩耍。渐渐地,忘记了作业,忘记了老师的教诲,也忘记了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责任、父母的失职。更严重一点的,有些父母由于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搞得妻离子散,这给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抹上了极大的创伤。
此外家长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微不足道的言行却给了孩子最坏的影响。比如现在生活中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令人头疼的。婆媳吵架、打骂、背后互说坏话,在无形中都给了孩子上了一节负面的教育课。孩子经常经历着这种情况,整天看着活生生的打斗场面上演,那么即使学校的老师再怎么教育他尊老爱幼、要互相帮助,也不可能给他彻底,这样的孩子能期望他在公共车上给老人让座吗?能期望他关心爱护同学吗?还能期望他将来善待他们的父母?答案当然是决不可能的。
七、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这样使孩子在遇到烦恼时难以排解。
一方面,有些父母平常对孩子很少过问,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从而使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使不愿找父母倾诉。
有关人士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青少年遇到烦恼时,最有信心的倾诉对象是朋友者占61.2%,其次是亲友者占11.1%,然后是同学、同事者占8.7%,选择心理、员等专业人士者只占2.6%,老师仅占了1.5%,值得注意的是,还有7%的青少年遇到烦恼事时,“不找人,自己闷在心里”,6.1%的青少年表示遇到烦恼时不知道向谁倾诉。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同辈对生活的感知程度,以及生活经验、背景等都大多相差无几,当青少年遇到烦恼时,同辈间的朋友最多只能表现出一种同情,而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可如果青少年能够向父母,老师等长辈倾诉的话,他们反而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建议,启发孩子的思维,“伸手带孩子走一段路”。
在国外,青少年遇到烦恼时,首选的倾诉对象就是父母。但在我国,由于父母们更愿意将自身定位于高高在上,或者由于平日里家长不大顾忌孩子自尊心,只是一味苛刻,所以很多的孩子宁愿把烦恼积在心中,也不愿向父母倾诉。
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意识不断增强,渴求的他们不愿再时时刻刻的窝在父母的臂弯下,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或埋在心底独力承受,或找其他方法发泄。
由此可见,由于在遇到烦恼时得不到很好的宣泄,令青少年的心理压力难以排解,一层层叠压起来。的压抑,终在青少年一代中酿成“压力病”。
这个正常的,不想回就少回吧。可能是家不像家,家庭关系乱七八糟,从小没有感觉到家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命运和各自的人生体验,既然不喜欢回家,那也许是与家的缘太浅了吧,那就随缘生活吧。人要有情有义,但是不能太被情义所困。
不要抱怨命运,也不要怨恨亲人,更不要责怪经历,上天给每个人安排绝对是对的。其实,人生就是各种体验,每个人都是在体验中成长的。
不要为了一点点烦恼和打击和不开心不快乐说自己累,其实在茫茫人海中比我们还要累的人很多很多呢,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人苦恼和开心快乐幸福就算啥呢??我们叫苦叫累要死要活的干吗呢??给谁看谁会来关心你帮助你陪你呢?。人生路上有多少风风雨雨啊!?风风雨雨不管你接不接受,你接受不了也好、能接受了也罢,风风雨雨都在你的命运中啊!逃避还不如用你的开心快乐善良真心好心情接受风风雨雨,只要你用你的开心快乐善良真心好心情面对他、你会觉得开心快乐总在你的心中啊!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啊。人生总有那么多不如意,关键是自己的心态!走过这个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信奉一句话“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算事儿!”
这要看具体情况,找出造成心情压抑的真正原因,与家人相处的矛盾?家里暂时遇到的困难?还是………家,应该是人最温馨的地方,可以疲惫时休憩,寒冷时温暖,饥饿时饱餐的地方。解开自己的心结,了解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解惑自己,还自己一个幸福的家,一个美丽的心情
正常,回家干嘛,把自己成绩搞好一点,有一个小时朋友,就去他家住,我们2个从小玩到大,双方父母都认识,我父母也事情,我很少回去,毕竟在家里小时候被父母教育出抑郁症,如果不是有朋友陪伴和脾气好之前天天笑,搞的我现在连笑都不知道怎么笑,知道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