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2万里或名人传的读后感

要自己写的不能从网上拷
2024-12-26 14:50: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回答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罗曼·罗兰写了《贝多芬传》《泰戈尔传》《米开朗基罗传》三传,并写了一篇序言,名为《〈名人传〉序》,这三位名人国籍不同,艺术领域不同,序言会写些什么呢?急翻阅之,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三位名人的伟大品格犹如一股清泉流过我的心田,洗涤着我的心灵,催我自省,给我自励,也给了我面对现实的痛心与无奈。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 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说得多好,这睿智的语言穿越了时空敲击着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心灵,拷问着一些人的良心。
做人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善良而仁慈的心,拥有高尚的品德。拥有这些,他们才能看到他人的眼泪和苦难,体会到他人的痛苦与伤悲,进而产生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三位巨人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们不仅用他们的艺术更是用他们的精神即伟大的品格来教化世人、感染世人。他们是名人,是名人中的巨人,是伟大而光芒永存的人物。正如罗兰给他们戴上的桂冠——英雄,他们不是以智慧或武力战胜他人的英雄,他们是靠伟大的品格而成为万世敬仰的雕像的。
罗兰说当时的欧洲是“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空气沉重,物质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欧洲是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为物质主义阻碍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所以人类呼吸艰难,需要打开窗户,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这句话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的“物质主义使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成为国仓的硕鼠;物质主义使商人利欲熏心,心黑手辣,假冒伪劣,寒风凛凛;物质主义使一些艺人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物质主义使一些国民是非不分,好坏不辨,盲目崇拜,竟然以道德低下者为其偶像。”提起“军旗装的赵薇,对南京大屠杀人数回答‘哇,才40万’的杨丞琳,还有跑去美国去当日本艺妓的章子怡”,不由人黑血冲顶,拍案而起。不知他们的良知何在?
艺术没有国界,但艺人有生养他的祖国啊,连基本的民族感、道德感都没有,何如有皮的相鼠?罗兰说得好,“没有伟大的品格,在众人眼里,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是啊,时间是公正的,民心是公正的。没有道德品质这个脊梁,所谓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是稻田里扎绑的草人。
不以成败论英雄,拥有伟大品格,只要尽心尽力作了,你就是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堪担英雄的名称;国父孙中山,屡仆屡起,心中装着民族,装着四万万同胞,难道不是名垂青史的英雄吗?我国肝胆外科的开创者吴孟超院士,年轻时就心怀祖国,离开南洋,努力学习,成为肝胆外科专家,成为患者的福音,成为受人敬仰的科学家。
英雄,罗兰给的定义,给了我们这个社会一剂良药。我们的国家教育也应该真正地从道德品质的培养抓起,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否则,物质主义会侵害一代代人,我们的社会也会像百年前的欧洲,只有重浊的空气,让人艰于呼吸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