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李朝威传奇小说《柳毅传》中人物洞庭龙女,遭夫家虐待,书生柳毅帮她脱离苦难,几经波折,终成夫妇 2:
牛头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
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3:鬼神故事的经典! 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日本古代经典:你可以去了解:桃太郎的故事。真心希望你能采纳
有巢氏上树栖居:人类从出现开始就和各种飞禽走兽居住在一起,当时人们睡在野外,醒来时,有时发现身上都是被小虫咬的包,有的发现自己身边的亲友被野兽要死、拖走使人心惊肉跳。为了躲避,住在山边的洞穴中,但洞穴阴暗潮湿,容易生病,如果有野兽进来,就无处可逃了。
这时,有一个人看到了树上的鸟巢,有所启发,就也像鸟一样,在树上筑了能住人的大巢,从此人们晚上就能安心睡觉了。人们为了感谢他的功绩,就选举他为王,称他为有巢氏。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感到在树上居住很不方便,爬上爬下,有时还容易从树上掉下来,于是就把“鸟巢”移到了地上,就是最初的房屋。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用状元官职殡葬。传说唐明皇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后,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丑无比,头戴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自称是终南山落第进士,因科举不中,撞死于阶前。他对唐明皇说:“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唐明皇惊醒后得病。病愈后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吴道子挥笔而就,原来吴道子也做了个同样的梦,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以下是童谣
1. 灵 山 卫
灵山卫,灵山卫,
几度梦里空相会。
未曾忍心搁下笔,
满纸都是血和泪。
灵山卫,灵山卫,
一草一木皆憔悴。
闻说灵山高千尺,
难觅一朵红玫瑰。
灵山卫,灵山卫,
多少情系天涯内?
日日空见雁南飞,
不见故人心已碎。
灵山卫,灵山卫,
一年一度寒星坠。
遥望去年星在北,
今年寒星又是谁?
灵山卫,灵山卫,
灵山何处无血脉?
且听夜半松涛声,
诉说昨日功与罪。
2. 周庆进
灵山客,灵山客,
独自去游天上月。
本欲带上花一朵,
无奈山上百花谢。
灵山客,灵山客,
群仙为谁来鼓瑟?
遥闻天上鼓瑟声,
声声悲愤声声切。
灵山客,灵山客,
舍身忘情情益烈。
不闻雄舟从君走,
唯见潮起潮又落。
灵山客,灵山客,
从此相伴唯黄鹤。
昔日良弓和骏马,
至今无人能骑射。
灵山客,灵山客,
悠悠长恨何时灭?
李波欲掬灵海水,
泪水和流到长夜。 3.花 语
吾本是,荷花女,
衷肠未诉泪如雨。
君若看到荷花泪,
可知荷花几多苦?
吾本是,荷花女,
只是与君心相许。
今宵为君把歌唱,
句句都是伤心曲。
吾本是,荷花女,
朝朝暮暮为君舞。
看尽人间多少事?
知己只有吾和汝。
吾本是,荷花女,
梦里与君做诗侣。
但愿天下有情人,
总有一天成眷属。
吾本是,荷花女,
一片芳心请记取。
他年荷花盛开日,
朵朵带去吾祝福。
3. 黍 离
风也奇,雨也奇,
风雨之中话黍离。
黍离声声不忍闻,
闻之含泪皆离席。
风也奇,雨也奇,
纵横四海无强敌。
看淡人间生与死,
坦然面对枪林逼。
风也奇,雨也奇,
甘以鲜血溅胡逆。
苍天为你唱挽歌,
大地为你致悼辞。
风也奇,雨也奇,
留下此恨恨无极。
来生亲率百万兵,
长白山下雪国耻。
风也奇,雨也奇,
神州因你而风靡。
振古铄金百万年,
今日风靡又一时。
4.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补充:
5. 峨眉山
峨眉山,峨眉山,
吾今为你谱新篇。
山上一曲《红梅赞》,
山下一曲《相见欢》。
峨眉山,峨眉山,
处处秀色皆可餐。
峨眉一山有四季,
峨眉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峨眉山,
冰清玉洁似婵娟。
峨眉风情千万种,
奈何独自守西川?
峨眉山,峨眉山,
峨眉千载无烽烟。
不与群峰争险峻,
只为社稷保平安。
峨眉山,峨眉山,
虚无缥渺天地间。
云游四海三十年,
至此方知天地宽。
中国古代童谣谶语/预言
五铢钱与帝位更迭
西汉末,公孙述称帝后不久,蜀中儿童四处传唱着一首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当时,公孙述废止了西汉的货币——五铢铜钱,而用铁官钱代替,致使百姓的利益遭受到很大的损失;于是便有了这首童谣的流传。只是人们还不理解“黄牛白腹”是什么意思。
一日,有位好事者向一群正在议论纷纷的群众走来,只见他头戴儒巾,身着长衣,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当他听见人们正为黄牛白腹感到困惑而窃窃私语时,便压低声音对他们说:“黄牛是指王莽,王莽的新朝是崇尚黄色的;白腹当然是指我们公孙皇帝了,因为我朝正是尚白。五铢是汉钱。这首童谣怕是在预言我们主人会像王莽一样被消灭;看来,汉朝江山就要恢复了。”此语一出,人们惊诧万状,又激动不已。那好事者遂悄然而去。
公元36年,公孙述被东汉刘秀政权消灭,其结局一如王莽。汉政权得以“光复”,刘秀亦被称为“光武帝”。(见《后汉书·公孙述传》)
童谣暗示长安陷落
唐僖宗乾符六年,长安宫中,唐僖宗忧心忡仲,哀声叹气;他这一段时间被黄巢起义军的胜利弄得身心俱疲。就在此时,一位太监闯进宫来,报告说外面街头议论纷纷,盛传一首童谣,其词是: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年仅十九岁的僖宗皇帝听完这首童谣后,感到莫名其妙,但本能地觉得它不吉利。
第二年,黄巢起义军从采石渡过长江,跨过淮河,迅速占领了洛阳。黄巢挥师西进,直扑潼关,内外夹攻,占领了这座长安门户。消息传到长安,宰相卢**服毒自杀,僖宗皇帝狼狈向西南逃窜,往成都奔命。据史书解释,“八月无霜塞草青”,是说草还来黄,暗示还未遇到黄巢。再稍晚一些时间,就会遭霜变黄,那时将遇到黄巢。
补充:
因此应快速逃出长安,留下空城,此乃“将军骑马出空城”之意。“汉家天子西巡狩”,正是预言僖宗将西窜成都。“犹向江东更索兵”,乃是预言僖宗逃到四川后,派使者到江东调兵勤工一事。(见《新唐书·五行志》)
卫州城万劫不复
元朝是游牧民族蒙古的贵族建立的朝代,带有一定的野蛮性及侵略性。元贵族在进攻金朝的过程中,烧杀掳掠,给金朝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金宣宗完颜珣贞佑元年十二月的一天,一群儿童神秘地出现在卫州街头,边走边诵:团恋冬,劈半年;寒食节,没人烟。
第二年正月,元朝铁骑杀向卫州,将城市团团围困。不久,城破,元兵进城后,不分官兵百姓,不管男女老幼,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等他们撤离之后,卫州绝了人烟,成为一片废墟。其时距寒食节不远,史书以“遂丘墟矣”数字,描写了当时的惨景。(《金史·五行志》)
南台江出了章宰相
福州市南边的闽江,在宋代被称为南台江。这里地肥水美,一派生机。当地一直流传着一首神秘的谶语:南台江合出率相。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姓章。原来世居泉州,高祖章仔钧曾为闽地建州刺史,遂举家迁于此地。章家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人们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步入仕途后,他果然官运亨通,吉星高照,连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终有一天,章得象荣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在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简称同平章事,它就是宰相的代称。
章得象当上宰相的消息传到南台江时,乡人惊诧万分。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南台江正好沙滩隆起,江水暴落,两岸几乎连成一片,人们已经可以从沙滩上走到对岸。对于颇为迷信的乡亲们来说,他们坚信得象当宰相与南台江谶语有关。(《宋史·章得象传》)
补充:
据说,在夏朝的末年,褒这个地方的神化为两条龙,降于夏王庭,说:“我是褒的二君。”夏后卜卦,先是卜得杀、去、留,都不吉利,后来再卜,得到“神示”:如果求到龙的唾沫而加以珍藏,就大吉大利。结果夏后照卜卦行事,请得龙涎用柜子收藏起来。经过殷周数百年的时间,宫中没有人敢去动这个柜子。到了周厉王的晚年,忍不住去打开来看了。这下可闯了涡:龙涎破柜而出,流淌到王庭之中,怎么也没法除掉。厉王让官中的妇女们裸体呼叫鼓噪,龙涎却又化为玄鼋,爬到王宫里去了。宫中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不小心碰到了它,等长到十六岁时,未婚而有孕,到周宣王时,生下一个小女孩。姑娘因为害怕,将小女孩丢弃在路边。这时,恰巧有一对无儿无女的卖弓箭的夫妇经过,听到孩子的哭声,觉得可怜,便收养了她。为了远祸,后来又带着小女孩逃到褒这个地方住下来,并取名为褒姒。女孩长大后,出落得很漂亮。有一次,褒人的头领因为犯罪入狱,就将她进贡给幽王以赎罪。幽王一见褒姒,大加宠爱,封她为皇后,但她总不肯欢笑。幽王为了讨她的欢心,便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下令烽火台举火。诸侯将士们信以为真,纷纷赶来救援,她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后来外敌真的来入侵时,幽王再次举火,各路诸侯以为又是在开玩笑,都不加理睬。结果周幽王因此被敌人杀死,西周也宣告灭亡。
补充: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补充: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请见谅 我只能帮到您这么多了
如过您还有请求 请喊我
补充:
古代道教超长寿明星的传说故事
①简述中国道教
道教的宇宙观,道教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宇宙的主宰,是产生和支配天地万物的造物主,“道”无处不在,既在天地间,又在天地外,还往来运行于人的身体中。“道”能一气化三清,所以,“道”是至高无上的,是人格化了的神,“道”能散形为气,有能聚形为太上老君,“道”实际成了人们心中的“神”。“道”又是气,自有天地万物以来,世上万物无不是由气而生。万物借生于元气,人得元气而健,失元气而衰。“道”和“气”是表述一个至高无尚的人格化了的“神”。道既是德,道与德同体,德是道的结果,宇宙因“道”而存,万生因“道”而运行,这就体现了道之德,也就是德只有得于道,果才能体现。故老子著《道德经》是也。
·道教的长生成仙论
道教对神仙极为崇拜,也与皇帝成仙有关,也与战国秦汉时的神仙传说有不解之缘。道教宣示传导给信徒的理念和追求是健康长寿,永葆青春,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或灵魂成仙。
道教认为,凡是修养成仙的人,都是以药物养身,以术法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容颜永固。这就是说一个人常服神药,不但要长生而且要年轻健康。接着有说:“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一不舍钱,又不舍力,既无品德,又无智慧,想长生成仙是妄想梦幻。葛洪说:“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人绝之则死,况于精制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焉”,所以,服药强身为长生之体。但不强调药补是唯一途径。
·善恶报应观念
世界上的几大宗教多主张“出世”,所关注的都是人死后如何进天堂。而中国土生的道教则主张“入世”,所关注的是人如何不死,追求活着成为神仙,飞升天际,来去自如,潇洒永远。
“入世”是太上老君的旨意。“道”既要主宰万物,首先要“赏善罚恶”。太上老君授意张陵道义时说:“修道者,要内修慈孝,外行敬让,辅佐朝廷,救助国民”。葛洪又说:“欲求长寿成仙者,必须以忠孝和仁信为本,如果德行不修,再好的良药和方术也不能得到长生,人欲修成仙,应当做三百件善事,想成为天仙,要做一千二百件善事,人若做到了一千九百件善事,只要做一件恶事,就会尽失前善,善事没有做够,虽服用仙药也无任何效力。若不服仙药,常行善事,虽不能成仙,也可健康长寿,无无疾。
补充:
所以,仙药不度罪恶之人。另外,《太平经》一书,则又提出天地人三者合一可致太平。精气神三者混一可以成神仙的论述。
由以上三点,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理念是忠孝仁爱罗汉佛脂液
真正做到了忠孝仁爱,不服罗汉佛脂液也能健康长寿.
②中国远古第一位神仙━━轩辕皇帝
皇帝亲族人共经历52次大战,使天下统一。于是他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育人民。命史臣苍颉早字,让妻子教人们养蚕早缘,织棉做衣,有发明车船便利交通,发明陶器制作釜罐,使百姓蒸饭煮粥。盖方舍, 城邑使百姓安居乐业。有命岐佰作内外经书。为百姓治病。此时,国之上下皆是饱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康其体,一派太平景象。
此时,有个叫广成之的仙人来对皇帝说:“你治理天下有方,现在是云气不聚而雨,严寒酷暑草木不枯不凋,日月光辉灿烂,山川纯净无染,你可修道服饵。长生成仙”。说完,给他一本《自然经》而去。
于是,皇帝就把政事交给颛顼,自己到王屋山建一石屋,铺一席子,开始修道,他又去向九天玄女和素女问养生修炼之法,在山上采偿百草,做成药粒为百姓治病。一天,他去溪边打水,从泉水中看出自己容颜如少年一般,他自成感身轻如燕。于是,他文采首山钢,在荆山下铸造起九鼎。鼎刚铸成,天空飞来一青龙降落在他身边。皇帝骑上青龙飞升天空,长长的龙须飘垂下来,有几个小臣抓住龙须也想随皇帝升仙,结果,龙须折断,小臣坠地,龙须插在地上成了青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须草。
补充:
皇帝升仙时122岁。也有传说皇帝是铸鼎时累死的,葬于桥山。可是五百年后桥山崩裂,墓室内并无尸骨,只有宝剑和一双红鞋。这就更证明皇帝是成仙飞升而去了。
道教创始人张陵
张陵出生于东汉建武年间。传说是母亲应征兆而孕。生他时紫气充满庭院,室内红光如昼,香气盈梁,100年,他创立了道教。
张陵的八世祖是张良,7岁开始读五经和天文地理,以后有进了王宫的最高学府—太学。毕业后成为乡里的大儒。也因此当上了江州县令,因为战乱,张陵辞官而去游名山,访求“仙术”长生之道。他在江西龙虎山筑坛炼丹。三年丹成,张陵服下一粒,30多岁的的张陵顿时转为少年容貌。以后,他有到了大邑县的鹤鸣山,传说,皇帝的老师广成子就在此炼丹修行。秦朝的马成子也在此炼丹成仙。
张陵住山不久,便患上疟疾病。以前,他不惜大病小病只要用一剂中草药,就能要到病除。而这一次已七天过,病却越来越重。无奈之下,张陵请来了巫师,只饮了一碗青篙水,病就好了。这时他得到一本《洞相经》,书中是老子的思想观点,杂糅了阴阳五行和儒宗学说,要求欲成仙者必须“以民为本”,要掌握生物药方,草本药方,还要回符咒。先为民后为己,于是他为了中药的采集的配制,跑遍了鹤鸣山方圆250里,并向老百姓学“巫术”。同时,也揭露某些巫师骗人把戏。此时,他已成为一个为乡民解救病疾的医生,为百姓治病,不收分文,为民兴利,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称赞和拥戴。时机成熟,张陵创立了“天师道”,信徒称他为“张天师”,此时,张陵已经100岁。
永寿二年(156年),张陵已经123岁,但仍然神清体健,一日,他端坐在法坛上,宣布了太上老君的旨意,将经书、宝剑、符箓、功印交给了他的独生子张衡。把自己炼制的丹药分发给夫人雍氏,弟子王长、赵升、女儿文姬、文光、贤姬、芬芝等人,发放完毕,天空飞来一只仙鹤,张陵乘坐鹤背升天而去。
补充:
④汉川师君张鲁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有一章回,汉宁太守张鲁将汉宁官邸拱手相让给了曹操。张鲁是三国时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是张陵之孙,张衡之子。张鲁把道教经营到了鼎盛时期,以后传了60多代。像这样的姓氏家谱,除了曲阜孔子后世外。只有张鲁家世了。
张鲁做过督义司马,领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得到天助,很快占领汉中。下令命军队对老百姓不能有丝毫的侵犯,并在汉中地区设立义舍,在义舍中放义米。义肉,让过往行人吃饱上路。但不能带走。义舍无人看管,全凭个人自觉遵守,若是偷拿者遭天神的惩罚。有一人,不信戒规,一个人吃了两个人食量,又偷了两快肉藏于身上,没走百步,却拉起了肚子,不能站立行走,爬起来回到义舍反省,很快就止住了。戏骂他的人也要受到自我反省训教,他还规定春夏秋不能射猎杀生,杀生是违背自然之道的,要遭报应。有一个人不听训令。射杀一只母兔。想回家美吃一顿。结果,回到家中,自己家养的鸡、鸭、猪、羊全都死掉了。消息传出,谁也不敢在春夏秋杀生了。大家都加入了张鲁的天平道
张鲁占据汉中30年。在连年战争中这里成了社会的一片净土。朝廷在这里不设官吏。由张鲁以教治理。他提倡臣忠子孝、修身养性。以“忠孝仁爱”为网,定了道戒。“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张鲁在祖父创教地达到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地位。
一天,张鲁身边的亲信从地里挖出一快玉印,很快在教民中传开了。说是天意要张鲁为王。呼声越来越高。实际上张鲁只想炼丹成仙,并不想立王争战天下。可是,消息不翼而飞,曹操听说以后,马上兴兵讨伐。张鲁为了一方百姓安危,决定不战而降,自己去深山炼丹修道。临行前群众要放火烧掉货仓,粮仓,清宝库。张鲁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太上老君要我们忠孝仁爱,扶助朝廷。我们只是没有机会,这些财物、粮食本来应属圆家,应留给曹公一供圆家之需。”说完让亲信将仓库上锁,贴上封条。供手交给曹操。
补充:
清康熙初年(1662年)苏州贝家收了一佣人,勤恳劳作,却不肯要工钱,也不饭吃。一次,叫他给老爷洗便壶,他像翻猪羊胃一般,翻来转去。元宵节观灯。他抱着小少爷看灯,忽然不见人影,全家一百多人四处找他不着,老爷、太太急得啼哭不止。到了三更天,他抱着小少爷回府,说是到福建省城看灯去了,那里的灯非常好看。小少爷手里还拿着新鲜的荔枝。这时,大家才知道是神仙到了贝家。老爷正要答谢,却不见了人影。第二天,贝家井里打捞出一只三条腿的大蟾蜍来。这时大家才知道佣人就是刘海蟾。
宋仁宗天圣九年,刘海蟾游历各山,所到之处,多留有墨宝。一天,他在山西代川寿宁观题写古诗一首,又在亭边有画哦一像,写下“龟鹤齐寿”四个字。同一天,他又在四川成都青羊宫写下了“寿山福海”四个大字。这说明刘海蟾已修炼成了“分形散影”之法。
张陵一炼外丹为养,得道升天,张鲁修德为民也可长生,刘海蟾炼丹可神形分离。长寿之道多种多样,因人而选其法。
⑦活神仙吕洞宾
吕洞宾出生于唐德宗贞元14年20岁中进士,受钟离权的点拨,弃官解印,潜心修道。他完成了由金丹烧炼向内丹炼养的过度,在华山羽谷石屋修40年,最终炼成了纯阳之体,天地之间来去自如,或隐或现,灵肉分离。他游走天下除恶扶善,行侠仗义。
后周时,一个山村小镇的村头飘起了一幡茶旗,上写:“神仙茶只供圣贤用”。老板娘叫石姑,她的茶是采于惊蛰的五天之内,而且是在日出以前由16岁妙龄少女采摘,采下的芽要仔细挑选,再经蒸茶、榨茶、研茶,最后焙成茶饼,十年不腐,香味依旧。
一天茶坊外来了一蓬头垢面的乞丐,站在门外观看,石姑把茶沫放茶盏,用茶壶离碗约一尺高,先细流点后粗水冲,然后用茶棒顺时针搅拌,茶气蒸腾达到了万物冥化,天人合一,茶文化与饮茶者的情景交融与心里体验融为一体,真有羽化成仙的奇迹感受,难怪门外车马轿轩停了一里多长。
补充:
乞丐从早看到中午,又从中午看到晚上。摸摸口袋,分文没有。快收店关门时,石姑对乞丐说:“明天我给你留个座,你肯定有显赫的过去,遭了什么难才落到这步天地的。乞丐第二天果然来了,一连饮了一个月,石姑也没有嫌弃他”。这时乞丐摇头一变成了二十多岁的英俊小伙,说自己是吕洞宾,问石姑:“你想富贵长寿吗?”石姑说:“小女不想显贵,只要福寿就满足了”。后来,石姑活到了136岁。包卖茶得来的钱分给乡邻,还为吕洞宾塑了像。
安丰县有娼女叫曹三香,身患不治直症,贫困不堪,还救济比他更穷的人,吕洞宾化为寒士来求宿,三香见他没钱,免费让起住宿,吕洞宾给她三粒金丹,三天病就好了。三香为吕洞宾建了吕真人祠。
宋代文思院院长赵应道身患不治之症,料顶自己死期已到,辞官之际对属下说:“我死而无怨,只是老母为人照料,早死使我成了不忠不孝之人”说着凄然泪下。步出衙门时见一道人。传给秘方,不数日就健如青年。这道人自然是吕洞宾。
后来吕洞宾又收皇亲曹国舅、金榜进士施肩吾,妙龄少女何仙姑,僧侣法珍和尚、妓女张珍奴为徒。八仙的故事广为流传,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朝代的人,张果老是中条山道士,武则天召见他,他装死不去,后来,唐玄宗把他迎到东都洛阳。韩湘子是韩愈的亲侄子,嗜酒成癖,放荡不羁,后来被吕洞宾收到了自己的仙班。蓝采和是个考试落第,怀才不遇的书生。遇到吕洞宾才得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