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不结晶是怎么回事?

2025-02-01 08:54: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如果买的是真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回答2:

你的蜂蜜是结晶还是不结晶的?现在了解还不晚,涨知识了

回答3:

  只要是纯正的天然蜂蜜都会结晶,但蜂蜜结晶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大多数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要是低于此温度,蜂蜜的粘稠度会大大的提高,蜂蜜结晶的速度就会变慢。另外,蜂蜜结晶是一种自然物理现象,不可人工干预。

回答4:

 只要是纯正的天然蜂蜜都会结晶,但蜂蜜结晶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大多数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要是低于此温度,蜂蜜的粘稠度会大大的提高,蜂蜜结晶的速度就会变慢。另外,蜂蜜结晶是一种自然物理现象,不可人工干预。
  蜂蜜结晶还要看蜂蜜的种类是否属于易于结晶的品种。不同种类的蜂蜜结晶速度不同,有时候甚至同一种类的蜂蜜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下结晶速度也会不同,蜂蜜结晶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回答5:

蜂蜜,是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1千克的蜂蜜含有2940卡的热量。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