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才说自己生不逢时。
这个问题你不是问过了吗?还问?那我就再回答你一次:
他的意思是即便是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如果上天不给他东风的话,他也照样会一败涂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强大的曹操也正是败在了“天时”不与。“天时”可遇不可求。他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没有“东风”可借,不然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意思是即便是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如果上天不给他东风的话,他也照样会一败涂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强大的曹操也正是败在了“天时”不与。“天时”可遇不可求。他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没有“东风”可借,不然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