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血管瘤是不是属重大疾病?

2024-12-17 12:46: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长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多数长在皮肤及皮下组织,所以较容易被发现。这种肿瘤可轻可重,可大可校轻者只有针头大小(如毛细管瘤),重者可侵及几乎整个面部或手部。血管瘤是脉管肿瘤之一。脉管是由间胚叶发展来的,在胚胎发育早期即有脉管内皮细胞条或细胞岛出现,渐渐发育成毛细管腔,这些毛细管腔彼此连接而成各种脉管,如血管等。若胚胎期发育不正常,这些原始细胞离散残存在不正常的部位,继续发展则成为血管瘤。 皮肤血管瘤通过肉眼观察即可作出诊断,而皮下血管瘤的诊断则比较困难,有时尚须借助影像科检查(如血管造影、CT等)来确定其性质和范围。正确的诊断对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 临床上常把血管瘤分为: (一)葡萄酒色斑(又名鲜红斑痣)表现为皮肤上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红斑,一般不高出表面,边界比较清楚,颜色从淡红、深红以至紫红色不等。局部加压后可退色,压力解除后很快恢复原色。此类血管瘤发展甚慢,病变在皮肤层内。 (二)单纯性血管瘤(又名毛细管瘤)病变主要在真皮层内,范围大小不一,一般边界尚清楚,四周有时可见蜘蛛腿样毛细血管伸展。局部略高出表面,亦有长得像草莓状的。表面很薄,易受外伤而破裂出血。此类血管瘤很不稳定,可向微静脉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发展。 (三)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主要在皮下软组织,因位置较深,不易发现。患者常因发现一个无痛的软性包块而就医。肿块可大可小,局部隆起,并常随体位变化而改变。若将病变部位放在低于心脏水平时,局部隆起较明显;反之,若将病变部放在心脏水平之上,则隆起减轻,甚至消失。触摸肿块像摸海绵,可压缩,松手后慢慢重新胀起。表面皮肤可以是正常色泽,也可微紫蓝色。常需借助穿刺来确定诊断。 (四)动静脉血管瘤又称蔓状血管瘤,除了具有海绵状血管瘤的那些临床表现外,因其病理特点是动静脉沟通丰富,往往有较粗口径的动脉,所以肿块触摸常有搏动感。 (五)指混合状血管瘤指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成分的血管瘤。其临床表现视占主要成分的病理类型而定。 血管瘤的自然发展趋势有三种:①不断增长;②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渐渐稳定;③自行消退。虽然如此,但实际上自行消退的机会是极少的。婴幼儿时期血管瘤增长往往比较迅速,应及时治疗,以免发展过大造成治疗困难。 当前对血管瘤治疗方法可归纳如下几类: (一)烧灼疗法利用高温直接破坏病理组织,使组织坏死脱落并由疤痕修复而愈合。具体方法包括电烙、烧热探针烧灼、二氧化碳聚焦激光烧灼等。这种治疗方法因破坏区需靠自体组织渐渐修复才能愈合,所以仅适用于范围不大的皮肤层血管瘤。 (二)硬化剂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入血管瘤部位,使组织产生物理化学性炎症,引起组织坏死或机化,形成疤痕而达到目的。这种疗法采用的药物繁多,常用的有5%鱼肝油酸钠、95%酒精、50%高渗葡萄糖等等。注射后局部会产生一段时间的肿痛现象,数天后渐渐复原,常需反复注射数次才能治愈。适合于皮下血管瘤的治疗。 (三)放射疗法通过X线或r射线局部照射,使病变组织细胞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不同射线的性能不同,X射线、钴(60,)、镭等穿透组织能力强,可用来治疗皮下甚至较深部位的血管瘤;而磷(32,)的穿透力弱,仅用于皮肤层的血管瘤。放射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全身反应,如疲倦、眩晕、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白细胞减少等。其适应症及具体照射剂量和方法,要由放射科医生决定。 (四)冰冻疗法利用低温物理效应使组织变性或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常用的是液氮冷冻(直接喷射、冷冻头接触均可)。冷冻后局部出现组织水肿(水泡),1~2天达到高峰,以后渐渐消退,继之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2~3周自然愈合。此法虽安全,不用麻醉,但治疗时有一定疼痛,愈合时间较长,须经常更换敷料以防感染。由于组织坏死脱落区需周围组织爬行来修复,亦会遗留一定疤痕。所以,范围较大或部位较深的血管瘤不适合采用此疗法。 (五)手术疗法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然后缝合切口或组织移植方法闭合创面,术后5~10天拆线即可。手术疗法虽较复杂,但效果较好,其他疗法难以治愈的血管瘤常须采用手术疗法。 总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人们应该重视,及早诊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回答2:

历经几十年的血管瘤和瘢痕的核医学治疗,由于其独特的原理使 其作用效果不可为其它方法取代,使其成为核医学三大常规治疗项目 之一。 血管瘤,全称为毛细血管瘤,为一种先天性皮肤发育异常,可见 于身体各部位,出生后可逐渐长大,呈良性生长如不治疗十分影响美 观,而且有恶变的可能。毛细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状血管 型。前者多居于皮内,主要为充血的幼稚血管构成,对射线敏感其早 期核医学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且不留瘢痕。对幼儿,特别是面积不 大的粟粒状、点状,或面积不大的略微高出皮肤1-2毫米的皮内型毛 细血管瘤尤其适宜。成人及其他类型的毛细血管瘤疗效稍差,海绵状 毛细血管瘤或皮下型毛细血管瘤则不适合敷贴治疗。 目前,我们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与我院整形外科,及普通外科合作采取先手术切除后90Sr电子治疗的方法,长期跟踪预后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疗效与年龄及病变型 有关,通常年龄小、皮内的毛细血管瘤疗效较好,这是因为血管瘤组 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早期治疗不 仅疗效好,一般仅需一疗程就可治愈,且发生色素沉着等现象消失亦 早。故对儿童毛细血管瘤应积极治疗,一岁以下儿童毛细血管瘤治愈 率可达70-80%。 故如果您发现您的小孩有上述的改变最好来医院检查一下我科将 尽最大努力为您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这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治疗方法,你可以到网站看看,也可以打电话咨询。

回答3: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回答4:

血管瘤 錢大維醫師 血管瘤在小兒外科病人中相當常見,有多種類型。病理上大致可分為微血管型、海綿型及混合型等。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草莓形血管瘤(圖一),屬微血管型,典型症狀是出生時只是一個小紅點,彷彿像是起紅疹或被蚊子叮到,在六到九個月中急速長大,然後就停止長大而慢慢消退。以海綿型為主之血管瘤則不易消退,在臨床上可以長在任何部位,超音波在診斷上有很大的價值。 症狀:大都是影響外表,若長在較重要部位可能影響生理功能,如視力(眼皮),呼吸(呼吸道內),進食(口腔),排便(肛門)等。很大的血管瘤可以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而導致心臟衰竭,或引起血小板過低。 治療:視情況而定。一般草莓狀血管瘤病人定時觀察並向父母說明即可。若影響視力或嚴重影響外觀可行切除手術,或局部施行類固醇注射。雷射治療呼吸道血管瘤;大量靜脈注射類固醇或干擾素則用於很大的血管瘤,如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或引起血小板過低的情況。

回答5:

血管瘤可分为几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血管瘤按照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症状,需要我们一一来区分。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较为常见的一种,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影响美观、破溃出血、生长迅速的血管瘤会侵及其他器官,引起畸形、毁容等。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草莓状血管瘤通常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形叶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溃疡、毁容。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所混合的血管瘤,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