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设置历史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历史教学资源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会有兴趣。因此,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出较好的历史问题,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狭隘教学模式,使得历史教学更加多样化,同时还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慧。例如许多学生对南京非常熟悉,都去过南京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原东王府)和天王府(即总统府),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介绍府邸的陈设,然后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扩展,设置问题引导教学,如可以提问:请以你所看到的东王府和天王府谈谈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如果不发生天京事变你觉得太平天国运动一定会失败吗?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是,在运用现实生活的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还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自己对于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资源要非常熟悉,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充分了解,对于学生的讲解要能给予高屋建瓴的评价;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开创性和探索性,既关注书本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次,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探讨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其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问题导入历史新课
用问题导入新课,能够在上课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听教师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自己也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做好教学准备。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趣味性,使学生既对问题感兴趣,也乐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问题:“成龙是著名的动作电影明星,很多同学都看过他的贺岁片《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兽首是我国的珍贵文物,那同学们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很多文物流失到国外的原因吗?它们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呢?”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和电影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课本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使得课程学习更加有效。
三、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用问题来引领课堂,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质量。教师要注重问题本身的思维含量,设计一些能够给学生启发和思考的问题,而不能是简单地去书本找答案。例如,在学习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秦始皇》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当面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提问,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就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设置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能够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更高的层次。可以在学生思考的时候告诉他们问题的切入点和出发点是什么,明确解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解决,讨论回答后再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并公布答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课重难点的指向性不一定那么明显,有时候明显偏离主题,此时教师要注意点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该问题,把问题的接力棒接过来。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如想提高教学质量,应注重利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从思考中寻找历史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当然,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发掘历史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的教学课堂,培育出健康的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侧重点在于史实,而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在于分析,分析能力的形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这既需要大量的阅读,还要老师具有深度的引导。鄙人认为作为高中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学习。
第一,熟悉课本教材,掌握基本的史实和学习分析方法,因为事实是分析的基础,若是没有大量的史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缺乏支撑的。
第二,需要大量的阅读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籍,让历史学习充满趣味性,让历史活起来。有些同学之所以对历史的理解分析比较狭隘,本质原因是由于知识的匮乏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使得历史知识得到补充,比如说关于明朝机构设置和明朝税务制度的改革可以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再例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可以阅读苏轼传宋朝进行时等,当然还可以通过观看电视剧来获得相关知识,充分保证获取知识的多渠道性。
第三,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适时地和同学讨论,多看看其他人的观点,防止自己的观点陷于狭隘。思想的火发往往是在实践和交流中产生的。
这是学习的方法,至于你说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角度就多了,一般而言,可能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的较多,同时还有现实影响,长久影响,常常是由近及远,有小而大,但是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材料的想让你的答案,总结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可以多归纳总结,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用。
基本三点:政治、经济、文化。
拓展:战争、军事、教育……一个问题回答6个方面应该够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时代要实现富强,那它就得有足够的经济搞建设对吧?你看看盛唐、宋代繁盛时期、康乾盛世,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帝王不压榨百姓,政治清明,百姓也不搞暴动,安居乐业,然后促使了民间思潮,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就出来了。
反之,若是经济凋敝,比如秦始皇刚统一六国,需要恢复国力,但他不好好搞,非要抓壮丁、做苦力,还焚书坑儒,劳民伤财、人心流失。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争霸主,所以这个时期,经济上没出现盛世、政治上不清明,思想上不活跃(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项羽的垓下歌也是在战争时期作下的)。
但秦始皇还是有贡献的,统一文字、度量单位、修建长城抵御外敌……所以,政治态度强硬的君主,对国家发展也会有积极作用。所以分析的时候,还要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
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各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建议你呢多思考,多和老师交流,考完试出来拿试卷和老师分析一下自己的答题点,相信你很快就会有多角度答题的思维,进步很快的。加油!
首先,历史问题分析,也就是材料分析题的着手角度那么一般来说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社会、思想等方面。从这一思路出发是横向思维,那么还要根据材料和问题灵活使用纵向思维,比如时间,空间观念,例如“市”的发展在各个朝代在时、空方面的不同。而且,碰见对比分析题,则要注意分析对各主体多个层面。
其次,做历史题请注重题干和问题本身,比如问“说明”一般优先回答现象,“根源”回答根本问题等。还有个小技巧就是看看分值,根据分值答题。
最后要注意回答格式,比如问“现象及原因”,那么肯定得分开答两个问题,格式即“现象:①②……”、“原因:①②……”。
因为现在高考历史问题都是解析题,涉及的方面都很多,为了节约答题时间只能抓重点(主要得分点)来写,所以个人建议你观其大概,用词不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