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多拉”巨炮是军事史上口径最大的火炮。口径:800mm,入役:1942年,全炮长:约43m,炮弹重:7100kg。炮高:12m,系统全重:1350吨,最大仰角:53度,有效射程:40km,制造厂商:克虏伯。
1942年4月,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受挫,德军高层遂决定把“多拉”派上战场。前苏联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尔斯托波尔城安营扎寨,抗击着德军的多次进攻,苏军凭借坚固工事,使德军多次进攻失败。德国炮兵调来上千门各种火炮,其中就有多拉大炮。从6月7日起,多拉大炮向塞城的7个主要目标进行轰击,共发射48发炮弹,使塞城成了一片废墟。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埋在岩石下数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军调查,制成并服役的“多拉”炮仅有一门,该炮首先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传奇的—生。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利托尔.戈维特迫击炮 又称“小戴维”是二战时期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非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该迫击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公斤。有一个长4.8m 宽2.7m 高3.0m的底盘,以及高低,方向瞄准器构成。这个箱型底盘首先通过斜面,从车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内,再进行加固。尔后在由M26改装的特制牵引车拖曳来的炮身沿着基础部的滑轨固定于基础部,便完成了安装。炮弹的重量达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药以及970kg的抛射药。由炮口装填。炮重60吨,射程达10,000米,战时仅建成1门,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
美国工业建造出世界最大的迫击炮 为了创造小戴维这个纪录,枪炮与军火,下一期我们将发表军火的故事,就像Iversen先生和他的伙伴建造迫击炮那样,俄亥俄州阿肯城Babcock and Wilcox公司的A.R.McAllister先生帅领着忠实的团队赢得了在《工业与军火》关于军火设计建造的战斗。McAllister先生正在纂写他的传奇故事,现在不置一言 。Iversen先生和McAllister先生代表了哪些为了建造美国最大火炮而艰辛工作的人。
1944年初,冬去春来,针对纳粹在欧洲的侵略,计划已经很快的就要制定好了,所有的应急行动都已准备好,所有的关键物资的供应都已经开始,从那个被战争折磨的大陆上传来的情报显示,德国最高司令部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好几条强大的防线。基于Siegfried防线建造经验的防御工作被用在Loire,Seine,Marne等大河路障,还有分支防线去封死深入大西洋的大半岛上的基地。这些工作由部分的被掩埋的增强混凝土碉堡构成,这些碉堡每英里25个位于重要地区的防线上。防线上 每个碉堡50英尺长,30英尺宽,17英尺高,有房顶和厚达7英尺的增强钢筋墙。 军事生产需要足够的计划应付任何偶发事件。一旦我们的进攻部队越过滩头被阻止住,就意味着必须提供物资去击退敌人的防御同时保持住进攻的节奏。经 验告诉我们,现存的战地炮兵武器如果不付出大的损失或者不在其擅长的直射 范围里,任务就不能完成。因此,一个新的方案亟待出笼。
三月初,盟军地面部队表达了他们对此的严重关注并把问题提交到了军械部的 研究和发展部门。三月十一日,在G.M.Barne少将的办公室里召开会议,“小戴维”工程被提出,对此问题的解释从目标的属性到所需的抛射弹再到破坏力直至武器本身,Barne少将很有逻辑性的总结规划了工程上的问题。 经过计算,对德国工事的摧毁需要一种重量超过3200磅射击距离至少7500码的 武器,在受到遮蔽保护的地方开火,这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一到两发就要将碉堡摧毁。
这种武器必须能在现存的公路和高流动性独立的铁路上运输,它能够天黑后被 安放好,午夜开火,当其至关重要的任务完成后,要赶在天亮前撤走。首批交货被指定在工程提交6个月后。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决定制造一种36英寸的巨大迫击炮。这种武器极像两个澡 盆从一边焊接到另一边,为了保证它的公路的流动性,需要两个巨大的坦克运输车,一个用来运送它的38英寸炮管,另一个运送其基座和冷却系统。 很明显,要满足交货的时间要求,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标准部件,但是现在没 有现存的标准部件,除了商用发动机,泵,阀门,电子控制装置和水平射角视 镜。其他操纵该设备的部件,比如液压起重器,支撑设备,平台拖车都必须生 产。 作为一个经验背景,军械部过去发展过6到10英寸的迫击炮,没有遇到过相似 的问题,粗略的信息能从德国巨型超级加农炮那里得到。 这个期限似乎没有价值,因为德国比它口径小5英寸的同样武器都需要一个25节车厢的火车来移动它,安放在平行的铁轨上,完全安装好要三个星期。参考以上的经验和军械部的精通此方面朋友Frank.B.Bell的建议,重力和问题的难点都交给了Mesta 机器公司的总裁Lorenz Iversen先生,没有更聪明的选择了 。在完全不在乎个人的压力,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的状态下,设计出了世界最大的火炮,1944年5月9日,他受到了合同书。
接下来,一连数月令人烦恼的日子开始了,基本设计被细化,被精确直到适合实际的生产,每天都有超过昨天的新的悲伤,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任务似乎不可能完成,但是每个困难都带来了激励,最终的结果就要出来了,稳定的,坚持着,不断的获得进展。数不清遇到多少困难,但一个简单的判断都要取得成果的纪录。额外的安全保障在小戴维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期间就开始了,Lorenz Iversen先生拿出了所有最初级的设计方案,在一个技工的协助下,在一件上了锁的屋子里> 着手工作。整个工程被指定叫做“炸弹测试设备钛”,用来掩盖武器的实际性随着发展,36英寸迫击炮的基座被放在一个大约18英尺长,11英尺宽,10英尺高的钢盒子上,它被设计放到一个坑里,方便的用作外壳或炮弹发射口。这个基座设计包括升降机,水平移动器还有其他所有控制设备,包括一个液压泵,数台起重器用来安放移动基座和拼合炮管。炮管部分是由炮口装填的顺时针旋转膛线(一圈合60倍口径)的炮管、升降段、冷却系统组成。各种各样的弹药,重量从3200磅到3650磅不等,以配合预定的旋转带。推进装弹部分由136磅重的基座部分和2个增重部分各重41磅。迫击炮炮管原来规定每平方英寸要有65000磅的强度,通过应用一个新颖的三段熄灭方法,Mesta公司能够将其提高到每平方英寸95000磅,可使射击距离从原来的7500码增加到9500码。 1944年10月9日,也就是收到合同后的5个月,试验型已经组装完毕,接下来是实验,装置通过公路运到阿伯丁试验场,经过公路的多条路线,材料的道路适用性得到很好的展示。10月28日,试验型迫击炮的基座被装船,第二天到达阿伯丁试验场,30分钟里,基座被安放到一个坑里。炮管两天后被船运到,也是半个小时里被装好。小戴维的第一次试射是10月31日,原始的抛射弹道和设计数据来自于发射外形和重量比例类似迫击炮弹药的155-mm炮弹,为了发射平台收集射程数据,需要进行范围更大也更昂贵的试验,因此,75-mm,M8榴弹,这些有着相同外部弹道和一个高的发射率的炮弹被用来确定初始数据和让迫击炮准确地打中目标。
小戴维的破坏力没有让设计者失望,深深的弹坑有一个单元楼那么大。静态引爆下它对德国碉堡的破坏力被评估出来,可以夷平一百平方英尺范围内混凝土厚板。与此同时,欧洲的战斗已经白热化,巴顿将军坐着装甲车穿过法国,摧毁了德 国防线的最后希望,在Aachen ,Siegfried防线被撕开,欧陆大战终止了,等 待需要的物资运往前线和好的天气的到来,12月份,混乱的德军进攻仅仅只需耗尽敌人的储备就可至其死地。所以,欧洲战区不再需要小戴维的帮助了,它被转向了日本。 在冲绳,进展缓慢而代价高昂,日本人都躲在挖好的工事里,当对日本本土进攻开始时似乎有不好的预兆,这时需要一种武器把敌人从深深的战壕里炸出来,一份运送威力强大的迫击炮和受过训练的操作人员的计划制定出来,用以增 援即将开始的攻击。然而,天空里一声巨大的爆炸,原子弹结束了一切。和平胜利了!尽管未发过一枚炮弹,小戴维仍然是美国工业力量的象征----世界最大 的大炮!
史上最著名的大口径火炮:
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重炮,又名多拉,口径达800毫米,是铁轨炮。因口径太大,所以炮弹十分笨重巨大,要用坦克把弹药推进炮膛里,后坐力也很大,一开炮,就后退十几米,铁路要是不直他就完了。德国战败前,就被拆了。
二次大战中的德国制造的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 (高爆弹)
1.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巨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多拉”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运回,“多拉”列车炮又会同“卡尔”“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仅不顾弹药吃紧,极其残酷地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1945年4月,德国工程师为免被缴获,拆除的“多拉”,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人类历史上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美国制造的小戴维迫击炮,口径914毫米,原定是用来轰击德国坚固的齐格菲防线,后来也没有派上用处。事实上,现代的技术早就放弃这种毫无使用价值的大口径火炮了,二战中德国著名的多拉列车炮其实才用一次,花费倒是天文数字。
呃呃呃,沙皇重炮(915毫米)表示不服
纳粹德国的“多拉”巨炮
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射击角度: +53 度
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 (高爆弹)
1.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