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无法阻止暴力犯罪,如果他们害怕死的话,一般不会选择犯罪,只有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去去改变才行
========================
不同意!有的杀人犯实施犯罪前连自己做梦都不会想到,是一分钟头脑发热,情绪极度失控造成的;有的杀人犯还可能是人品非常高尚,由于遇到罪恶之徒的敲诈、勒索,或者是碰到令人发指的事情,导致义愤填膺而杀人。
有的杀人犯有可能是初犯,有的可能是屡犯。根据犯罪心理学,没有犯过罪的人,如果是要预谋犯罪(有别于情绪一时失控),这个人内心必然十分恐惧,但是多次犯罪以后,内心的恐惧感就会逐渐减退。
古代圣贤说:乱世用重典。就是说面对社会大的动乱,匪盗横行,必须用严厉的手段进行震慑。
从人心来分析,有的人品格高尚,有的人品格卑贱,这是与生俱来的。多数的人处于高尚和卑贱之间。人格卑贱的人,天生就具有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特征;高尚的人天生就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生性仁慈,重视伦理道德,忧国忧民。
如果你喜欢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那些民族英雄,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在幼年时期就志向远大,奋发图强,乐于奉献。譬如岳飞、林则徐、文天祥等等;那些穷凶极恶、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人,在幼年时期就显得非常残暴,没有仁慈之心。
你很少会见到,一个内心邪恶,罪孽深重的人,从监狱里出来会脱胎换骨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绝大多数都是出来继续危害社会直至灭亡。当然有例外,但很少。
古代的预测大师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卑贱还是高尚,也能看出这个人是否能够有所作为,还是默默无闻。
佛家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大富大贵,还是多灾多难,这是由一个人累世所做的业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前世多行不义,作孽很多,他今世就可能多灾多难,甚至遭到仇杀、暴毙、聋哑、残疾;如果他累世多有善举,甚至有很大的功德,他今世就可能大富大贵。
“业”就是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一切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业具有牵引作用,有一定的惯性,因此一个人前世大奸大恶,今世也可能继续危害社会;如果一个人累世人品高尚,今世也有可能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主要是报恩或抱怨。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特别孝顺,对朋友经常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这个人就是报恩;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非常暴虐,吸毒、赌博把家产挥霍掉,这就是抱怨。
绝大多数的人既不能算好人,也不能算坏人。他们也能够遵纪守法,和他人和睦相处,但遇到巨大的诱惑也能作恶。因此,有的人没有犯罪是因为没有给他们提供犯罪的环境,一个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的人,有时候也可以沦为罪犯,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因此死刑可以降低犯罪发生率,试想一下如果贩卖毒品不能够得到严惩,中国必然毒品泛滥。死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遏制那些具有潜在犯罪可能的人群犯罪。当然死刑不可能完全杜绝犯罪,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让人们提高修养和文明意识。
既不能阻止,也不能减少暴力犯罪,但是,出于职业的原因,又不能不判死刑。这样至少能起平息民愤的作用。
很抱歉,我对英文不是太懂,但我觉的你找到正确答案了,可以找下英语高手帮你翻译一下
我认为死刑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阻止暴力犯罪的,任何人对生都是有着渴望的,而对死又有谁不感到恐惧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犯罪。对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施死刑,就阻止了此人再犯罪。这也给社会不良分子以警示,有利于治安。但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问题,犯罪现象还将长期存在,还需要公共安全管理人员,今后更要加强打击犯罪分子才能减少犯罪,维护治安。
不能完全阻止,但多少会有一些威慑力,不过这威慑力对于已经看破生死的杀人狂来说是毫无作用的。而且犯罪者往往会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抓,就算抓了也不会判死刑。
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
全世界尚保留死刑的国家约为40个,其中约有近10个国家在近二十年来没有真正执行过死刑(实际上已无死刑),在其余约三十个国家中,约有一半国家对非暴力犯罪不判死刑(即死刑只针对暴力犯罪),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说,死刑是统治者为维持统治而采取的极端“合法暴力”,以剥夺犯罪生命是目的的最高处罚形式,是人权社会所禁止的,世界人权组织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呼吁在全世界取消死刑。
我国现行刑法对死刑的罪名共有68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还不能取消死刑,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人口从多,整体国民素质较低,对犯罪的仇视、对死刑的认可(这可能是最主要的)、“杀人偿命”等原始法律理念根深蒂固,以前法院宣判死刑布告中常出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是“中国特色”吧。而取消死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死刑在我国最终也肯定会取消,事实上,我国在近来的司法实践中已减少对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湘潭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教授(名字记不起来了)是一个取消死刑的最为积极的倡导者,曾多次发表了相关论文,也多次举办过全国性的研讨会。
顺便说一句:美国是保留死刑的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在六十年代发生过一次死刑冤案而引起举国哗然,从此以后,对死刑的判决变得“艰难”了,从罪犯审判到执行死刑的时间平均达九年,这主要是给予罪犯充分的申辩和相关机构对犯罪进行更为详细、完整的调查,以减少冤案的发生,这也体现了对死刑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