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一句话的出处

2025-01-05 05:29: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手边没有那本书,而且可能有版本不同的问题,复制我所搜索到得内容
我周围一件一件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其中有的是我自己选择的,有的根本没有选择,但我无法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即使以为是自己选择的,感觉上似乎在我选择之前即已注定要发生,而我只不过把某人事先决定的事按原样刻录一遍罢了,哪怕自己再怎么想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甚至觉得越努力自己越是迅速地变得不是自己,好像自己离自身轨道越来越远。

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这是希腊悲剧根本的世界观。这种悲剧性——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下的定义——令人哭笑不得的事,较之起因于当事者的缺点,毋宁说是以其优点为杠杆。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俄狄浦斯王不是因其怠惰和愚钝、而恰恰是因其勇敢和正直才给他带来了悲剧。于是这里便产生了无法回避的irony。某种情况下无可救赎,不过irony使人变深变大,而这成为通往更高境界的救赎的入口,在那里可以找出普遍的希望。世界万物都是隐喻,我们是通过隐喻这个装置接受irony,加深扩大自己。

假定一只鸟落在细树枝上,树枝被风吹得剧烈摇摆。那一来,鸟的视野也将跟着剧烈摇摆。那时候,鸟是怎样稳定视觉信息的呢?让脑袋随着树枝的摇摆上上下下,一下一下地。
随着自己所落的树枝一次次摇头晃脑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很累,可是鸟对此已经习惯了,对他们来说那是非常自然的,他们没法意识到。

“那个背囊对于你好比自由的象征咯?”
“大概。”
“较之把自由本身搞到手,把自由的象征搞到手恐怕更为幸福。”
“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卢梭有个定义——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樊篱之时。大凡文明是囿于樊篱的不自由的产物。”

“我们之所以都在毁灭都在丧失,是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毁灭与丧失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其原理的剪影而已。例如风,既有飞沙走石的狂风,又有舒心惬意的微风,但所有的风终究都要消失。风不是物体,而不外乎是空气移动的总称。侧耳倾听,其隐喻即可了然。”

“时间缓慢地,没有接缝地过去了。一天与另一天之间的区别几乎只表现在天气上,假如天气相差无几,对日期的感觉势必很快消失,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将无从分辨,时间将如失锚的船舶彷徨在无边无际的大海。”

“迷宫的基本形状就是肠子,也就是说,迷宫的原理在于你自身内部,而且同你外部的迷宫性相呼应。你外部的东西是你内部东西的投影,你内部的东西是你外部的东西的投影。你通过屡屡踏入你外部的迷宫来涉足在你自身内部的迷宫,而那在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希望有所帮助 : )

回答2: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s)。之所以村上春树写少年,是因为少年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村上春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之中,藉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 这是村上春树想写的一点。当然您一读即可知晓,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地方。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
大岛告诉他:“纵使那样,也就是说纵使你的选择和努力注定徒劳无益,你也仍然绝对是你,不是你以外的什么。你正在作为自己而向前迈进,毫无疑问,不必担心。” 这句话在第二十二章末尾处。

回答3:

大岛告诉他:“纵使那样,也就是说纵使你的选择和努力注定徒劳无益,你也仍然绝对是你,不是你以外的什么。你正在作为自己而向前迈进,毫无疑问,不必担心。”

你这句话在第二十二章末尾处

回答4:

你在世界边缘的时候
我在死去的火山口
站在门后边的
是失去文字的话语
睡着时月光照在门后
空中掉下小鱼
窗外的士兵们
把一颗心绷紧
海边椅子上坐着卡夫卡
想着驱动世界的钟摆
当心扉关闭的时候
无处可去的斯芬克斯
把身影化为利剑
刺穿你的梦
溺水少女的手指
探摸入口的石头
张开蓝色的裙裾
注视海边的卡夫卡
无视所有傻
b,前进!!

回答5:

哈哈,那本书我刚还了,要不可以帮你查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