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贺,光武
帝赐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国王视这金印为权力象征,十分珍
重
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统辖
约 30个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已有统治机构和贫富、
阶级差别,是日本奴隶制社会初期粗具规模的国家。该国女
王卑弥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
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
晋王朝朝贡。
日本的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大礼官小野妹子奉
日本第33代天皇(既日本皇谱中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
和厩户丰聪耳太子(既圣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恢复了已
经中断一百多年的中日往来。因用“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
子书”使得隋炀帝听后大为不悦。由于当场日使随即应付说:
日人不谙汉文,词不达意,祈谅,才算了事。改称为:“东天
皇敬白西皇帝”,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
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宋朝一直礼遇日本,因之前都把日本作为属国看待,
只有宋太宗不知为什么对日本颇有好感将原来中国统治者册
封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的规矩改了,在此之前中国官方文献
中没有称日本统治者为天皇或皇帝的,都以国王称呼,日本
很多东西也是宋朝教的,当时日本已步入幕府统治,幕府将
军也对宋朝颇有好感!
元朝几次入侵日本都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
盾而不都能协调作战,又遇台风登陆舰船损失严重而失败,
这也是日本称之为的“神风”
明朝初年中日之间相对友好,日本人一改以往对中国拒
不臣服的态度,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曾派出使臣向明朝纳贡称
臣,明成祖朱棣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当时的日本非常
依赖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但后来的日本政府对明朝的态度又
恢复了原来的姿态,即不愿意一直以藩属自居,而认为两国
是对等的两个国家。因此引起了明朝政府不满,于是断绝了
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日本失去了中国商品的输入,于是对明
朝的走私逐渐弥漫,后来又恰逢战国乱世。更是海盗猖獗,
形成倭寇。日本很多大名也暗中支持倭寇抢劫中国商品,既
然贸易不成,就用抢的。不过后来明朝实行海禁,倭寇逐渐
被肃清。其后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以约20万大军入侵朝鲜,明
万历皇帝遣兵援朝获得全胜。日本称这次入侵朝鲜的战争为
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祸、壬辰卫国战争,中国将
其归为万历三大征之一。这也是中日比较正式的一次交战。
满清初年中日关系相对稳定因两国都闭关锁国来往较少
,其后日本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满清失败失朝鲜,割
台湾。清末日本与革命人士如孙中山等人有良好关系。
民国日本开始全面入侵,77事变,9.18。直到二战结束
。
新中国建立以后因冷战中日间没有外交关系(日本当时算是美国的殖民地没有什么外交权利)。随着中美关系缓和,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出现重大转折,主要是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与中日关系的改善。其后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邓小平访问过日本,民间交流很多,9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直到现在中日之间是经热政冷。
中日关系史
第一章 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开端及其发展
第一节 中日两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的开端
第二节 汉帝国和日本群岛上早期倭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第三节 魏与邪马台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日两国间的外交关系
第五节 汉族“归化人”对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二章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隋日两国的建交
第二节 唐日两国的建交
第三节 唐日白江口战役
第四节 唐日外交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唐日贸易
第六节 唐日文化交流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宋日关系
第三节 宋日贸易
第四节 元日关系
第四节 元日战争
第六节 元日贸易
第七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第四章 明代与清代初、中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洪武时期明日交涉及倭寇问题
第二节 明日建立外交贸易关系及其发展
第三节 明日堪合贸易的组织结构及其贸易活动
第四节 倭寇
第五节 明日战争
第六节 明日间的文化交流
第七节 清代初、中期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是目录,可以Email到wouc@qq.com,最好能够加点分,呵呵……
盛唐时期,日本常派大量使臣来中国,两国关系良好。
明清时期,就有了“日寇”,可见关系不是很好。
清代末期,中日第一次战争。
后来又有了第二次。
再后来,中日建交,后来又有领土纠纷。
汉:册封汉倭奴国王金印
唐:日本遣唐使及僧人,来学习,回国后掀起“大化改新”。从奴隶制转到封建制
元初:元两次东渡失败,倭人恐慌
明清:倭寇横行东部沿海,反击。
清代末期:清末先进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掀起“兰学”,
清实行洋务运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94中日甲午战争。
二战,日本侵华。1945日败。
中日建交,
领土纠纷、参拜“神社”、丑化“教科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