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数学零分,作文只写28字,为什么校长看后激动说这个孩子,我要了?

2025-01-02 13:58: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偏科是许多人都有的现象。比如一般的女孩子会更加擅长语文、英语等形象思维逻辑的课程,而一般男孩子会更加喜欢数学、物理等抽象思维逻辑的课程。但这也不是一定的,常常有一些非同寻常的女孩子数学特别厉害,也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男孩子不仅数学学得好,语文作文还写得特别强。

但是对于民国这段历史过渡时期来说,也许擅长文科而短于理科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为有太多当时的大人物在数学上糟糕的一塌糊涂了。比如著名文学家钱钟书,早年报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而更加让人意外的大师季羡林,他居然是报考的数学系——而他的分数则是4分!

我想,这很可能与民国时受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重视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古代读书人都是奔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的,所以他们都更多的去关注各种“大”数据,而并不是特别在意具体数据的加减乘除。即使不是儒家学子,他们也往往更多的在乎宏观的数据对社会的影响力,而不会太过于关注小数据的计算。比如《孙子兵法》写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句话里面孙武用了许多数据,但是更多的是一个定性的数据,而不是绝对的定量数据——因为他是就一般的战争共性而言的,不可能具体拿一场战争来建模、列数据。而他所要说明的道理,和数据具体多多少、少多少并没有关系,只要读者能够明白战争是一件非常耗费财力的事情就足够了。

其他的儒家、道家等记载数据的时候往往也是这个风格。这就导致民国时期的不少大师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对数据特别的不敏感,乃至于考出几分、十几分的“惊人”分数。臧克家也是这样的一位“低分”大师。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他的家乡是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臧家庄是当地一个中小地主所在,因此臧克家出生后也有机会接近中国传统文化。

经过家庭的熏陶,臧克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国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还有着不小的天赋。12岁的年纪,即使是现在的小孩子,也不过会背几首简单的古诗和古文而已,然而在家里和私塾自学的臧克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熟背60多篇古文了——这几乎是同龄孩子的10倍以上!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作为一个爱国青年,臧克家当然也没有错过这次运动。14岁的他开始到处发放传单,交游进步青年,这大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于是他决定要读大学,学到本事,报效国家。1923年,臧克家成功地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高中,在这里他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接触到了一个让他十分头大的科目——数学。

当时的私塾教的都是四书五经等国文内容,即使是比较进步一些的老师也一般只会介绍一些西学内容,但是很少有系统教导数学知识的。所以臧克家遇到数学,那完全就是:数学认得臧克家,臧克家不认得数学。高中几年的学习,并没有让他的数学有什么质量性的提高,等到准备高考时,许多他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去考了——数学那么差,怎么考得上呢?

但是臧克家还是希望去大学深造一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参加了高考。但是看到数学试卷时,他还是傻眼了——不会确实就是不会,急中生智也不顶用,于是他数学交了白卷。为了给自己的分数拔高一下,他在语文的作文上精心地写了一首28字诗。这首诗让臧克家的语文拿到了98分的高分!

不过这距离他的理想大学——国立青岛大学的分数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他比别人少考了一门科,即使是其他科目门门满分,也未必能达到要求。但是他的这首诗让语文阅卷老师惊艳到了,他直接把臧克家的那首28字诗递给了校长。校长看了之后激动地拍桌子道:“这个孩子,我要了 !”

后来臧克家就进入了国立青岛大学,而校长闻一多也成了他的授业恩师,最终臧克家成为了中国后来最富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为国家的文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使我想起了龚自珍的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人家有超长的文学天赋,为何还要苛责其数学成绩呢?

其实那些真正很善于国文的人,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学起理科来也是强得不得了的。比如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他曾经就是一个妥妥的文科天才。他高考时语文和历史都是满分,而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成绩加起来才20分。然而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钱伟长看到日本人仗着武器先进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于是愤而弃文从物,去学造飞机大炮,因此转学了物理系。还留下了名言: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但就是这个物理考5分的文科天才,最终却变成了新中国三大科学巨匠“三钱”之一,为我国的高端科技做出了超人的贡献。这大约就是一个真正的文科生在爱国情怀的鞭策下的小宇宙爆发吧!

回答2:

是对文学上的敬仰。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对自己受益一生的伯乐很难得,而他把文学创作发展的淋漓尽致,也不往被破格录取。

回答3:

因为他用28个字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打动了校长。校长通过这首诗看出来这位考生的才华,不想造成人才浪费,因此破格入取。

回答4:

这个孩子是年少时的臧克家,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阅卷老师闻一多先生从他的作文中发现了他独特的才华,这才专门推荐到校长跟前。而校长看到作文后,也被臧克家的文采打动,选择破格录取。

回答5:

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臧克家,臧克家这首28个字的诗,让语文拿到了98分的高分,当时的阅卷老师便是惜才爱才的闻一多先生,所以决定破格录取他。